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资本大唐-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跷奕四苡胨啾龋呛罄床恢危胩跏暇隽眩还律砀狭顺隼矗罄锤鞘艿酵跏虾推渌父龃笞宓拇蜓梗丈薹ㄈ胧耍刻熘坏媒杈平匠睿罄戳纫膊恢伪淙沉耍涑上衷谡夥Q
说起杜尔老爹与这位王先生的相识,也算是一件巧事,当年他常年来往于太原与草原,做的是羊皮生意,那次也是在这个草原老酒的酒店里,当时已经十分落魄的王先生因为喝酒不付钱,结果被店中伙计刁难,要不是看在他以前出身太原王氏,估计早就拳脚相加了。
当时杜尔老爹刚好做了一笔大生意,心情十分不错,而在胡人酒店遇到一个汉人喝酒,让他有了几分兴趣,再加上看对方穷困潦倒的样子,心中一软就帮他付了酒钱。而当时王先生连声谢谢也没说,转身就走了。
本来杜尔老爹也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在几天之后,王先生却找到他,告诉他若是想保住家人的性命,就立刻回落云部落,然后带着家人往东逃,或许能逃过一劫,说完不管杜尔老爹的反应,转身就走了。
杜尔老爹一开始自然不信,毕竟对方可是个公认的疯子,任何一个正常人恐怕都不会听一个疯子的话。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随后大唐和突厥的战争爆发,他们落云部正好首当其冲,差点被唐军灭族,后来还是他赶来求王先生,结果对方让他们立刻宣布脱离突厥加入大唐,而大唐当时也正好缺少一个安抚突厥的旗帜,看到有人主动投降,自然十分高兴的答应下来,而他们落云部落这才保全下来,甚至在大唐的支持下,很快就恢复了当年的实力。
通过这件事后,杜尔老爹和族中知道隐情的人,对这位落魄的王先生都十分信服,甚至多次邀请对方到自己的部落中任职,可惜他根本不愿意去,甚至连部落中送给他的财物,也不愿意收取,不过美酒对方倒是不会拒绝。
知道对方是个大智慧之人,杜尔老爹自然想尽办法和对方接触,慢慢的也摸清了王先生的一些脾气,知道这人虽然穷困潦倒,却是个高傲之极的人物,根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当初他之所以提醒自己,就是报答当初自己为其付了酒钱,事后两不相欠。
虽然知道对方是个水火不进的人物,不过杜尔老爹却拉下自己的一张老脸,天天磨着这个王先生,甚至在太原城一呆就是好几个月,最后总算让他和王先生达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每次他见到王先生后,就要给其准备一顿酒菜,有什么难题尽管在吃饭时提出来,等他吃喝完毕后,就会给出相应的对策。
靠着这位王先生在背后出谋划策,使得他们落云部落从一个几近灭族的小部落,慢慢的发展成近万人的大部落,而且影响力日益增大,前段时间又靠着王先生的计策,灭掉了一直以来的老对手出云部,成为太原附近最强大的部落之一,而这里面最少有一半都是这位王先生的功劳。
杜尔老爹一脸兴奋的将这次自己部落的难处讲了出来,其实在灭掉出云部后,他们部落周围只剩下一个实力不如他们的东山部落,可以说再无敌手,草原上实力为尊,在强大起来后,他们以前遇到的困难已经迎刃而解,几乎没什么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过为了对王先生表示尊重,他还是特意准备了这几个问题。
王先生似乎对杜尔老爹的话充耳不闻,专心致志的大吃大喝,别看他长的瘦,饭量却不小,一大桌子的菜大半进了他的肚子,一大壶五王醉也喝的点滴不剩。吃饱喝足之后,王先生的脸上已经涌起七八分醉意,只见他醉眼朦胧的从宽大的袍袖中取出一个酒葫芦,将剩下的那壶酒小心的倒进葫芦里。
“照着桌子上的菜,再做一份,我要带走!”收好葫芦之后,王先生却没像往常一样,给杜尔老爹讲他们遇到难题的解决办法,而是少有的提出一个要求。
杜尔老爹听后先是一愣,然后立刻反应过来,一脸狂喜的叫来伙计吩咐,很快对方就将饭菜准备完毕,并放在一个大食盒中提了过来。
王先生站起来将食盒提在手中,然后醉醺醺的看了杜尔老爹一眼,这才缓缓的问道:“杜尔,你们灭掉了出云部后,是不是觉得自己的部落前途远大,甚至再发展几年,就可以一举成为数万人的大部落?”
杜尔老爹听到王先生的问题,当下就愣在那里,因为他从对方的语气中,好像听出一丝不好的征兆。
看着对方呆愣的模样,王先生少有的露出一丝惆怅之色,叹了口气说道:“杜尔,若是你想保全落云部,那就赶快劝你们的头人,全族内附到大唐,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只是名义上的附属,若是你们头人不听,那你最好带着家人来太原,然后想办法搞到大唐的户籍,从此做个唐人,如此就算是落云部被灭,至少你还能活下来!”
王先生说完,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而是提着食盒转身就走,他一生坎坷,从天之骄子变成疯子,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和鄙视,也只有眼前这个胡人杜尔,才将他当成一个智谋之士看待,因此从心里来讲,他也希望能帮对方,但是大势所趋,草原上的部落已经尽在别人的算计之中,迟早都是大难临头,还是让他们早做准备,为族人谋一条生路去罢。
而杜尔老爹听到王先生的话,已经被吓的不知所措,傻愣愣的站在那里,看着王先生离开的背影,几次张嘴,却是没有一丝声音发出来。同时他也想起,当初王先生第一次对自己警告时,好像用的也是这种语气和态度。
王先生的酒量虽大,但一整壶的五王醉下肚,却也让他脚步不稳,再加上他的脚本来就有残疾,使得他更是脚步踉跄,不过任凭他的身子再怎么摇晃,手中的食盒却拿的极稳,出了酒店的大门后,还是沿着自己来的方向,慢慢的向回走。
然而就在此时,远处的街道上,忽然响起一阵有些凌乱的马蹄声!
第一百一十章王况的父亲
李愔带着文心她们一路欣赏风景,虽然天气炎热,但李愔在登州时就已经做好特制的马车,车厢都是双层结构,可以用来隔热,另外再用冰降温,倒也不觉得辛苦,再加上几女都是游玩的心情,因此这几天倒是显得比往日里活泼许多。看她们这么高兴,李愔也就命人放慢了脚步,本来两三天的路程,却足足走了五天,今天总算是到了太原城下。
当李愔的车队进到太原城后,立刻有当地官员迎接,毕竟他们这一行带着上千护卫,如此浩大的队伍,想要不惊动当地官府是不可能的。进到太原城后,李愔一行人被安排在太原行宫,这座行宫还是当初李愔的外公杨广建的,后来李渊起兵,不但霸占了行宫,连宫中的妃子也没放过,现在整个行宫算是皇族产业,李愔住在这里刚好合适。
把文心她们安排好后,李愔将所有拜访的官员全都赶了出去,理由是自己舟马劳顿,要休息一下,这几天一律不见外客。不过在官员离开后,李愔却带着虎力和十几个护卫,从角门出来汇合了王况和崔玉两人,一起去找那个出策的狂人。
本来李愔以为王况会带自己直接去那人的家里,但是王况看了看时辰,却带他去找一家名叫‘草原老酒’的酒店,而就在他们骑着马刚赶到酒店的门口,却见一个披头散发满身污垢的瘸子,手中提着一个简易的大食盒,正一步一拐的向旁边的小巷子走去。
看到这个瘸子的狼狈样,王况立刻翻身下马,紧跑几步看样子想上前帮忙,不过却被崔玉追上来拉住,一脸焦急的说道:“王兄,千万不要莽撞,难道你忘了伯父的脾气?”
崔玉的话立刻让王况冷静下来,目光复杂的看着前面慢慢拖动身躯向前移动的那个人,跟圈微微泛起几分红色,过了好一会,才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也好,反正这么多年都忍了,也不在乎这一时半会的。”
李愔看着两人的表现,心中已经可以肯定,刚才走过去的那个瘸子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只是让他奇怪的是,一向定力十足的王况,现在却表现出如此激动的模样,他到底和这个人是什么关系?
想到这里,李愔走上前开口问道:“王兄、崔兄,这个人是……”
既然已经来到太原城,而且李愔已经看到了那人,崔玉和王况就没必要再保密,对视一眼后,崔玉上前一步叹气道:“殿下,想必您也看出来了,这人正是献策之人,另外……”
崔玉说到这里时顿了一下,扭头看了一眼王况,这才深吸了一口气,再次说道:“殿下,此人名叫王安,不但是一位才华盖世的智者,同时还是王兄的父亲!”
听到崔玉的话,本来一脸痛苦的王况长叹了口气,眼睛紧闭起来,两行清泪从脸庞滴落。
而李愔听后却是大吃一惊,他实在没想到,刚才过去的那个乞丐般的人物,竟然是王况的父亲?可是王况不是太原王氏长房出身吗?他的父亲怎么会落魄到如此地步,而且以王况所掌握的财富,又怎么可能任由父亲变成如此模样?而且看他的样子,似乎也不像是个不孝之人啊?
想到这里,李愔一脸疑惑的看向王况,可是他现在一脸悲伤,这时候实在不适合打扰他,至于崔玉,他却一把拉住李愔说道:“殿下,这件事十分复杂,咱们先跟在王伯父的后面,不过千万不要打扰他,路上我再向殿下详细解释!”
前面王安的腿脚虽然不灵便,但这时已经走出很长一段距离,眼看就要转过街角,李愔一看也对,当下跟着崔玉一起,拉着王况就跟了上去。王安喝了不少的五王醉,特别是出门被小风一吹,酒意再次上涌,满心都在如何保持平衡,不把手中的食盒打翻上面,因此对后面跟着自己的李愔众人根本没有在意,而崔玉也慢慢的将王安的一些情况讲了出来。
王安既然是王况之父,自然也是出身于太原王氏,而且在年轻时,还是王氏年青一辈最出色的子弟,不到二十岁就高中前隋时的进士,不过因为年纪小,再加上族中的安排,王安并没有在长安任职,而是被外放到外地,成为一县之县令。
其实当时明眼人都知道,王安之所以外放为官,就是太原王氏在给他镀金,等任期一满,就可以进到大隋的政治中心,有了外放的资质,升官也更加快捷。而王安对这些倒不在乎,他当时带着读书人的满腔热血,只想凭自己的才学造福一方,对于以后的升迁什么的,却并不怎么在乎。
不过现实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无比残酷的,满腹圣人书的王安遇到和千年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感觉自己以前所学内容,与现实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都对不上,有时候即便遇到书中提到的问题,可是若按书中给出的解决之道办,反而会将事情搞的更糟,这让当时还十分年轻的王安,对自己花了十几年读来的圣贤书产生了几分怀疑。
当时王安所管理的那个县,虽然不是特别贫穷,但因为隋末时,劳役税赋极重,因此县中民众的生活并不好过,县中百姓一整年都吃不上几顿饱饭,甚至大半年的时间内,都要靠野菜充饥。看到这种情况,做为一县之长的王安深深感到一种愧疚。
无法从圣贤书中找到解决之道,但心性坚韧的王安却没有放弃,而是开始动用自己的眼睛和脑子,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而在观察思考的同时,他也交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用于实践。
做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想要改善治下百姓的生活,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土地,在他的带领下,县中百姓开始大兴水利开垦荒地,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让县中的耕种土地增长了三分之一。
不过很快王安就发现,只靠增加土地这个办法,虽然能增加不少的粮食,但却终结果却只是让百姓在一年中多吃几顿饱饭罢了,县中百姓大部分还是十分贫穷。而且县中的土地和人口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因此就算投下再多的精力,最后的收成也就那么多!
面对这种情况,王安很快将自己的眼光从土地上转移开来,农业创造的财富有限,那他就搞工业,借助当地几样销路不错的竹器制品,在县内大搞手工业,工业起来了,商业自然也跟着繁荣,县中百姓在以农业为主的同时,又可以做工挣一份工钱,收入立刻就翻了几翻,生活也随之富裕起来,也就是在这时,让王安第一次感受到工商业的力量,并且深深为之吸引,开始仔细研究工商业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但可惜美景不长,在王安刚研究出一点头绪的时候,隋末群雄并起,他所在的县以富裕闻名四方,如此一份肥肉,自然引得无数人垂涎,王安虽然极力组织县中百姓自卫,可惜寡不敌众,后来被窦建德的部队攻破,而他在心腹家人的拼死护卫下只身逃了出来,幸好他的家小都已经送到太原,这才没有陷于敌军之手。
自己的治所被破,大隋又是奄奄一息,王安报国无门,只得回到老家太原,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对工商业的研究,等到大唐李氏崛起,并以席卷天下之势扫荡群雄,李唐帝国如日中天之时,王安总算将自己的学说整理出来。
受儒家影响,中原大地向来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这句话本来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儒家将农业的作用无限夸大了,农业可以提供人类生存必需的粮食是不错,但是因为自然规律所限,一个人在土地上创造的财富其实是有限的,而人活着,除了第一需求的吃喝之外,还有其它更高的需求,比如穿衣、住房、交通等等,这些都不能靠土地直接产生,而是靠其它人来创造,而创造这些更高需求的,正是受儒家鄙视的工商业。
正是基于这一点,王安将工商业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并使之成为一种学说,同时开始向周围的朋友传播。不过他的这种作法,却引起族中长辈的严厉禁止,毕竟这种颠覆儒家经典的学说,已经动摇到了各个世家大族存在的根本。
对于族中的禁止,当时才二十多岁的王安十分的不服,毕竟这是自己多年的心血,而且他也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于是年轻气盛的他决定离开太原,去长安宣传自己的学说,另外他也听说,当时大唐初立,官员严重不足,正是自己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