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子赐读-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吃得下睡得着,大人倒也总算可以放心。钱夫子则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这位小世子,是该夸他心性坚韧还是说他没心没肺。
不过虎父无犬子,不要看文祈这付傻乎乎的样子,真该知道该在意的其实心里都清除着呢。小小年纪面对险境就如此大而化之,将来说不定真的会十分了得。
对于文祈来说这些都不算事儿,他对那天下午的事情全部的记忆就只有睡了一个不太舒服的觉、做了一连串不太舒服的梦而已。事后回忆起来,也只有一个想法:似乎在马车里睡觉很不好,嗯,以后不要。
可惜要不要不是他说了算,就在他下定决心不要在马车里再过夜之后没多久,文瑞终于开始和张静商量南下避难的事情。
说是避难,其实也是说的严重了。但是事情已经进行到这一步,很多地方能避免的危险还是要尽量避免,所以还是先离京暂避比较好。
之前文祈出事的时候抓住的那三个人扭送衙门,文瑞就私下里让他的影卫们去查了下蕊珠。春秋眼下是蕊珠的丫头,她参与这件事,就说明和蕊珠脱不了干系。
但蕊珠虽然胆大也没什么见识,而且身在蕊香阁里,要打听文祈的事情应该也总有迹可循,但文瑞就是觉得这女人一个人折腾不出这一大堆来。
毕竟他和蕊珠也相处过一段日子,这个女人胆大则胆大,心细却未必;他在阁子里上下该打点的地方都打点到了,一般人也不会给蕊珠提供情况,那么只有春秋有可能说。
但是春秋跟在蕊珠身边也有段日子了,照理要说的话早就说了,为什么要憋到现在才来发作?文瑞觉得这不是自己敏感,而是里头必然还有其它原因。
反正春秋也出了这档子事,阁子里的人上下都恨不得要跟她撇清干系。影卫们这一查果然查出来某天有个俊俏小公子点过蕊珠的名,之后春秋就三天两头的往阁子外头跑。
至于蕊珠和阁子的老鸨都早就被传过堂好几次,老鸨是确实全然不知,蕊珠则是死扛不承认。最后文瑞自己出面,私下里找了蕊珠,用主仆牵连这点威胁要把她直接当主谋抓进去。
女人进监狱是很可怕的事情,就算最后能活着出来,这辈子也基本就算完了。比起这个,在阁子里的日子可就算是天堂一样。
再加上文瑞有那天有人找蕊珠的证据,几句话逼一下,蕊珠这才红了眼眶,把事情都说了出来。
要说春娘确实有点小聪明,那天混出去的时候竟真的被她躲过了王府里的耳目。
睿王府里一般来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蛮松散,但实际上还是管理的很严格,影卫们不仅担负着贴身保护文瑞的工作,也会协同文宪监督府里上下。
所以那天春娘乔装改扮还换了好几次造型,先在屋里留个贴身丫头穿了自己的衣服装睡,自己冒充仆妇混出府,再变装成小少爷去找蕊珠,也算是费煞苦心。
现在蕊珠把这些情况全都说了出来,文瑞再和府里那晚值守的人两厢里一比较,基本上情况也就全都清楚了。文瑞沉得住气,当下也并没有发作,只是暗地里留了心,开始催动计划。
春娘那里倒是不用担心,那女人虽然想得多,但眼下已经被府里认真监视了起来,暂时应该做不了什么大动作。比较让文瑞担心,同时也是他终于向文歆提出计划加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政德帝的身体状况。
大历建国至今也已经有一十三年,当年政德帝四十起义,之后马上征战十数载。要说当上开国皇帝的时候年纪还算是说老不老,但时至今日,就完全是个古稀老者了。
老皇帝偏偏还不服老,依然日日勤政,每日不过子时不离开御书房,不到卯时便又起身早朝,一天睡不过三个时辰。都说老人家需要注意身体保养才能长寿,这样日复一日的日子渐渐的,不管原本的底子有多好,也终有被淘空的一天。
政德帝从前年开始每年入秋之后情况就不太好,三天两头咳嗽头晕,有时候还会持续好些天低烧。太医院里每天多少的顶级药材专门配方帮忙调理,却也始终不见好转。
而今年秋天这个情况更加的严重。
原先老皇帝身体不适的时候就没有当日不上朝的习惯,现在也依然想要硬撑,然而这次却撑不住了。
文瑞始终还记得那天他大舅苍白着脸色直接从金銮殿回寝宫的样子,那一次他突然之间就感觉到了那种至死方休的血缘之间的羁绊。因为那一刻,他切实的感觉到了心慌,感觉到了面前那位一直极其疼爱自己的老者已经风烛残年行将远去。
虽然当天老皇帝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坚持着上完了朝,但第二天终究是只能卧床不起,开创了大历建国以来的首次。这无疑成为了一种暗示,一时间魑魅魍魉都蠢蠢欲动起来。
不过老皇帝威严仍在,而且向来身体健朗。谁也不能说这次就肯定不行了,蠢蠢欲动的人们也不至于笨到现在就把自己的行迹都暴露出来,所以暂时很多手脚都还只是在暗地里进行,总算还不是太过急迫。
但是文瑞却知道的很清楚,他大舅那个个性,不到最后的时刻是绝对不可能乖乖躺倒的。就算眼下靠着强力的滋补药材把精气神又吊起来了一些,但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越是需要调养的老者还在这样不断的消耗,只怕有些事真的已经到了回天无力的地步。
他在太医院里也有信得过朋友,那人是吴方的徒弟,名叫刘泽沁。
当年学成之后还是直接由文谙保举进的太医院,然而他医术既好为人又耿直,并不喜欢文谙的做派。一来二去,竟然和经常去太医院帮政德帝取药的文瑞混熟了。
老皇帝的情况,他的看法是和文瑞一样的。现在就算还能把人给勉强治好,但根本的常年大量消耗所造成的伤害已经在那里,并且病患自己不在意调理,那就谁都没有办法了。
文瑞能看到这点,文谙那头就算他本人未必能意识得到,但他那些门客也不是白养的,里头总也有人能想到这点,所以很多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开始准备的时候。
于公的不去说,于私,文瑞第一个要安置妥当的自然就是张静和儿子。
不过话虽如此,眼下的情形也多少都给张静交代过,但实际上开始计划之后张静的表现绝对可以说让他意外。
“西南去京中三百里,小弟倒是听说过此处。”张静笑嘻嘻的,看起来相当高兴,“史料所载,此处四面环山,气候潮湿温润,地灵人杰,历代辈出宿儒名将。却原来文兄家中原籍在此间,怪不得……”
文瑞是操心惯的人,要安置好张静和儿子,自然不可能让张静去挑地方准备旅程,所以从一开始他就事无巨细都给对方先考虑好了。
他所安排的目的地是自己老家乡下的农庄,是真正文家的老宅所在的地方。
文家庄虽然历经战乱,但毕竟身处群山环抱之中,要进去并不太容易,整体来说当年遭受到的伤害算不上太大。再加上这些年休养生息,更是兴兴向荣。张静他们过去的话,至少物资供应不会跟不上,可以确保衣食无虞。
张静所关心的方向和文瑞则似乎有些偏差:“闻说此间嗜辣,然则并非辣到不可分辨滋味。菜肴往往因辣而味美,鲜美异常,令人回味无穷,流连此间不愿离去。”
张静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都亮了,文瑞一边是觉得这样的张静可爱到不行,简直可文祈的可爱程度有得拼;一边则是郁闷到不行,不说张静好像一点也没表现出对当前时局的担心,他怎么看起来好像连要和自己分开这事儿都没在心上,就想着吃了呢?!
可惜张静完全没注意到文瑞的郁闷,想完了吃的又开始想玩的:
“对了,文兄,那文家庄地处何处?是靠东南还是偏西北?据说那里西北处崇山峻岭,山上落雪,经年不化。那山峰座座晶莹剔透,端的是人间奇景隽美异常。不知未来可有机会前往一观……”
想吃的也就罢了,这个想玩的内容一出口文瑞一身冷汗就下来了:“贤弟此念万万不可!那山上岂是随便可去得的!历年多少人为求生计翻山越岭,从此有去无归,那山涧里正不知埋了多少无名的尸骨,此念断不可起!断不可起!”
张静被他那紧张样子逗乐了:“文兄切莫紧张,小弟也便是如此一想,倘入山如此险恶,小弟必然不致一意孤行以身犯险,令文兄担忧。”
张静的保证下的很快,文瑞看他的眼神里就未免多了一丝怀疑:“你可向天发誓?”
“向天发誓!”
文瑞:“……”
这次张静答的更快,莫名的让他的不安更深了。
“文兄只管放心,小弟知晓。此行并非只小弟一人,我家老娘不说,文祈也是需要人时时当心的。小弟断不会于此大事上胡来,文兄却信不过小弟么?”
张静微微的歪着头,认真的看着文瑞的眼睛这么问。虽然明知张静肯定没其它的意思,文瑞心里还是暗暗的叹了一口气:自己果然没看走眼,这张家小哥果然是天生的妖孽,只是平时掩藏在温厚朴实的外表下看不出来罢了!





第91章 第 85 章 
对于要避难这件事,张静一直以来都有心理准备,但事到临头还是开始有了各种担心。要怎么对老娘解释才能不惊吓到老人家还在其次,主要是书院这头他放不下。
钱夫子对于文瑞的安排是早就有数的,但他拒绝离开。在他看来,无论是什么原因,学堂应该始终都是一方净土。毕竟百年树人,这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基业之一。
而且老先生孑然一身,如果钱师母还在他或许还会考虑为了不让老伴担心而暂时离开。但现在他无牵无挂,学堂就是他的一切,谁也说服不了他丢下学堂自己跑路。
钱夫子于张静就像是另一个父亲一样,如果老先生再年轻个三十岁张静也就不一定会像现在这样头疼。但他毕竟已经年逾古稀,虽然看起来精神一向不错,但夜间咳嗽冬日畏寒之类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常见,说到底年纪摆在那里,那都是不可抗力。
要如何说服老先生跟自己一起走,这成了张静眼下最大的课题。
对于让张静带文祈全家离京的事情钱夫子倒是很赞同,他从来不是老顽固类型的学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比一般人更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个道理。
文瑞那边接下来要进行的事情,如果一切顺利,那么自然是国家的福气百姓的福气,顺遂安宁的过渡大概是每个新皇帝都梦寐以求的。
但万一有个什么万一,那必然就会直接演变成腥风血雨,到时京里只怕就是首当其冲。
而且本朝帝都所在位置有点偏,离西北疆域不远,如果这里有什么动荡不安,外头的胡虏鞑子必然会乘虚而入。要是事态发展到那个地步,就算是私心,钱夫子也不希望张静还留在战火冲突的关键地方。
文瑞知道他们爷儿俩之间在为这事儿较劲,只是他没办法插嘴。因为他看得很清,钱夫子这次是有打算不成功便成仁的。
自己所在进行的事情,风险自然不能说百分之百没有,不仅不是没有,反而还是很有些大。而新学府才落成不多久,到底能经得起多少风雨冲击,谁也说不好。
如果自己的大舅能赶在过世之前顺利的让位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但这个可能性只怕是相当的小。
其实老皇帝最近两年已经有心想要废太子了,但文谙的表面功夫做的很好,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借口。这次他们赌的其实也是文谙再不想等,会在老皇帝病中下手。
真要说起来,文谙这个太子爷也并不是算太出格的那种。相比较历史上以往的亡国君们,文谙远不到那个地步。
他本身还是有政治抱负的,只不过这个抱负需要极高的代价,是否应该让全国的百姓都来承受这个代价,就实在是有点见仁见智了。
在文谙的眼里,文家就是适合马背征战,开疆辟土。所以如果他登基了的话,必然会大修军事,然后向着四面八方拓展领土。
对于一个国家,这种事情说不来是好还是坏,但内耗绝对巨大。
文歆的想法则正相反。
他更偏向国家要先守,守的好,国富民强,自然四夷归顺天下太平。
但这个想法很多时候也会被人诟病,认为只是种纸上谈兵。他们所坚持的是真的想要要想四夷归顺,绝对要靠自己拳头硬。
这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事情,因为哪种情况都能在历史书上找到能印证自己的范例。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毫无疑问这种休养生息的政策会更受到他们的欢迎。
毕竟没有人天生喜欢一辈子东奔西走颠沛流离,能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日子才是正经。
文瑞个人也更倾向这个政策,建国这十多年的发展他是看在眼里的,而开国的那十多年他也是经历过的。
虽然当年尚且年幼,很多事情并不是太过明白,但到底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就算自己不懂,天天看到哀鸿遍野,哪怕只是怜悯之心也肯定会感到悲伤难过。
建国之后的情况他更是亲身参与其中,看着原先苦不堪言的民众逐渐安定下来,头几年面黄肌瘦的人还很多,但渐渐的人们脸上的笑容变多了,体态也逐渐丰腴起来。
要说他这个睿亲王活到现在对什么感触最深,这绝对是其中之一。而且这不仅是感触深,更是种感动。感动于民众的勤劳、感动于民众的淳朴、感动于民众的乐天知命。
虽然说无论是文谙还是文歆登基对他文瑞的影响其实应该都不会太大,但如果能让他选择的话,他也会更乐意于守护这些处于国家最低层的、然而却是整个国家基础的平民大众。
这些事,在最初的时候他自己完全没有自觉。那时的他对于新帝是谁,判断的基础只在于谁对于自己能更有利。
只不过最近以来,随着和张静交往的愈加深入,或许真的是有一种“找到了心”的感觉,对于这个天下,对于这个天下所应荫庇的苍生,都有了一种推己及人的认同感,进而也产生了一种责任感。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不会希望失去自己的家。如果他在他的位置上能为这些事情略尽一些薄力,那么就应该去做。否则那和素餐尸位有什么区别?
以往的文瑞不会这样去思考,而现在,他觉得这也是喜欢上张静之后所带来的好处之一。
这种被唤醒的责任感让他有时心中会觉得疼痛,但更多的,却是自己活着、并为了某个理想而在奋斗着,这样的激情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充实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