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正说到皇帝心里,点头叹道:“从治家可以看到治国,可见你是个心里清楚的。这家务事的确不能分清是非黑白,硬分会伤感情。”
皇帝还没老糊涂,已经看得出这场闹剧的根子在于两子相斗,以前两子相争,他当做家务事,一直装糊涂,这让萧景一派的人,包括部分中间派都觉得他这皇帝兼父亲太偏心了,可是涉及两个儿子和皇家体面,他又不能把事情放明面上审判,于是某些人越来越过份了。
一想到此节,皇帝的态度已经有倾向性。
他不想见到朝廷出现震荡,这案子牵涉到国家宰相,不能再问下去了。骆养性是皇帝用来牵制首相,平衡内阁的人,不能动,李琰是淳王的老师,动他就打破了两个皇子之间的平衡,也不能动。所以这案子,也只能大事化小。
萧晨发觉皇帝开始软化,有些发急:“这件科场舞弊的事该下个定论。”
皇帝想了想,说:“这小子说的有理,定罪要靠证据,而不是靠想象。仅仅是因为他年纪小没名气而出人意料中了会元,就说他舞弊,也太牵强了。他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朝中大臣的清誉不可诋毁。”
“可是贾家不少人都下注赌他中会元。”萧晨又提醒一条“证据”。
萧景赶紧说:“那些内宅妇人和奴才下这样的赌注,除了因为偏爱他而下注,还有的就是别有用心了。”
他还没忘了李琰教的,不管是不是王夫人做的,都要把事往她头上栽,以便拉王子腾下水。
皇帝有了年纪,精力不及,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实在没力气管这家事掺和国事的烂事。不想再在这事上纠缠,说:“杨彬,你去搜证据,其他人退下。”
萧景见他没有下令释放贾环,郁闷不已,却不敢说什么,只得退下,又匆匆用担忧的眼神看了贾环一眼。
杨彬看出来皇帝是不想追究这事了,却又吊着不结案,私下里问道:“皇上要臣搜证据,若会元真的没有作弊,到哪里找证据?”
“你放心,不用去找,会有人送上门来的。”皇帝把玩手里的丹药,脸色阴沉。“我倒要看看,这回谁蹦搭的最欢。”
杨彬恍然:“皇上对这事已经有定见了。”
皇帝长叹一声:“连这么个少年都知道清官难断家务事的道理,朕难道还不如他?这案子不能再查下去了,百官不是瞎子,这所谓的弊案一旦坐实了,主考官骆养性有失察之罪,李琰身为房考官又是淳王的师父,身份敏感,更是要弄得灰头土脸,最后得益的是谁?有脑子的不难看出这件案子是朕两个儿子在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杨彬听出皇帝的语气很无奈,赶紧拍马屁岔开话题:“皇上天纵英明,一眼看穿真相,自然可以大局在握。”
“一家子骨肉跟个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我我吃了你。朕还没死呢,他们就这样,朕死了,他们就要上演骨肉相残的大戏了。”皇帝郁闷消沉。
杨彬揣摩到皇帝的意思,派得力手下到贾府问了一下所有赌贾环中会元的下人,为什么会下这样的注,然后就算交了差。
贾环仍然被关在锦衣卫管的诏狱,却没有处置的下文。萧景急得团团转,萧晨那边也在蹦搭,不出皇帝所料,“证据”一件件地主动“出现”在锦衣卫官员手里。
皇帝在宫里冷眼旁观,看是哪些人愿意做萧晨的马前卒。
北镇抚司衙门,贾环被移出地牢,转到一间较干净的屋里,家具被褥齐备,除了没有自由,其它的倒也不缺。杨彬还亲自看他,问:“贾公子对这里可还满意?还想要什么只管说?”
“谢谢大都督。”贾环点头致谢,“不知可否给我书本文具?”
杨彬愣了一下,说:“到这一步,你认为你还有可能参加殿试吗?”
“皇上并没有定我的罪,也没有下旨取消我的会试成绩。既然考试资格仍在,我为什么不可能参加?没有到最后关头,我不会放弃。”
杨彬很赞赏地点点头:“我见过无数犯人,到这里无不是忧心自己的命运,象你这样还想着读书考试的,实在少见。只是诏狱有规矩,不得将片纸给犯人,以防互通消息。”
其实不递只字片纸,只是对于重犯,如果大都督网开一面谁敢吱声。杨彬这么说只是想看贾环的反应如何。不料,贾环并没有生气着急,只是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成天默坐在屋内闭目养神,别人以为他没招术使,坐在那里发呆。
其实他在默诵曾经背过的经书文章,一本本的书在脑海中翻过,用心灵体会,神交千年,好象与圣贤对话,从中得到继续奋斗的力量,可以忘却一切现实中的苦难,甚至不觉时间流逝。
直到有一天,突然听到房间门打开,番役进来说:“圣旨到了,贾贡士快出来接旨。”
贾环强压着心里的恐惧,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着自己。
科举考试最高一级的殿试在杏榜公布后十天如期举行。
殿试又称廷试,在三月初十举行,是国家最高级别的考试,会试不中还可以三年后再考,但是殿试考得好不好,只有一次,没有重考的可能,所以,这是层层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令全国士林瞩目,在皇宫举行,由皇帝亲自主题,亲任主考,地点在外廷的保和殿。
头一天,鸿胪寺官员排设御座屏风,光禄寺官员安放桌椅,排座位号,礼部官准备答题纸,印试卷,一切准备就绪。
第二天天没亮,全体考生也就是全国精英们已经集合完毕,个个眼圈发黑,精神亢奋,头天晚上他们很少能睡得着觉。终于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伟大理想,怎不令人激动,再加上御史参奏的科场舞弊案,已经把会元栽进去了,天知道下一个陷进去的是谁?每个人都惴惴不安。
卯时一到,钟声响起,宫门大开,礼部礼赞官进行点名,然后引考生们从左右掖门列队进宫。
经过一道道宏伟高大的宫门,金黄琉璃瓦殿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高大的宫殿给人一种无言的威压感,贡士们无不紧张的发颤,不敢左顾右盼,敬肃排班跟着礼赞官到了保和殿前。
汉白玉石雕就的台基,阶陛中设着云龙石雕,望柱下伸出千余石雕龙头,据说下雨时雨水从龙口排出,形成千龙吐水的奇观,整个殿堂美仑美奂。
月台上已经排好一排排桌椅,这就是他们完成鱼跃龙门最后一跃的地方。
奉题官和内阁官员经中左门入殿,将皇帝亲自出的题目列于殿内黄案上。所有贡士在鸿胪寺官员引导下按会试名次排好班次站好,单数者列东,双数者列西,然后作乐鸣鞭,鸿胪寺乐师奏起丹陛大乐,雄浑厚重的黄钟大吕,编钟铜磬之声,更增添了神圣之感。
乐声中,皇帝御殿升座。两位皇子跟随其后。
众贡士在礼赞官带领下行三跪九叩礼,一边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贡士们大多是经过漫长艰苦的学子生涯,经过一层层惨无人道的考试,终于站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峰,有了给皇帝磕头的机会,无不激动万分。
高踞宝座上的皇帝缓缓开口,威严的声音响彻在高大的殿堂。
“这次的丁酉科会试,共选出三百六十名贡士,本是选拔人才的大典,可是有御史参奏有人考场舞弊。”
瞬时,所有人都支起了耳朵,一颗心高高地吊起来。
69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弊案了结殿试展才
弊案了结殿试展才
在所有人忐忑不安中,皇帝的声音继续回响在殿堂。
“……御史有风闻奏事之责,但是仅仅凭会元年纪小没有名气就断定会元作弊实在有些牵强,而且家里人下注参赌只是凑个热闹玩玩罢了,也难以做为证据。所以,朕命大学士骆养性,户部侍郎李琰,詹事府左中允乔世宁,全部回本衙当差,此事不必再提。”
皇帝话音刚落,萧景松了一大口气,考官没事了,自然考生也没事。
萧晨气得咬牙,再看胡有恒如老僧入定,好象对皇帝的意见早有预料,完全没有反应。
其实胡有恒看骆养性进宫就知道皇帝的意思是不想把这事捅大,他自然不可能跟皇帝对着干。
皇帝继续说:“但是,科举考试是国家抡才大典,绝对轻忽不得,绝不允许有任何作弊行为。所以,这次殿试阅卷方式要改一改……”
皇帝故意停顿一下,看着下面的人都紧张地听他发话,接着说:“以前殿试卷不弥封,不誊录,当天交卷阅卷。这次为保公平,也为了让各位贡士一表清白,此次殿试卷改为弥封誊录,和乡试会试一样,至于阅卷还是采用‘转桌’法。朕亲自指定八名阅卷官,弥封、誊录、对读由礼部抽调人手负责,朕亲点锦衣卫做监视官。”
旨意一下,有人喜有人忧。忧的人就是那些事先巴结过大官,期望能得到好名次的考生,这次殿试采用弥封誊录,糊住考生信息,又叫书吏把考卷抄一遍,任何手脚也不能做。
这时,锦衣卫官员把贾环带到,跪在阶下。、
皇帝说:“这次会试的风波,也是因你年纪小却高中会元,难以令人心服引起,如今朕给你一次为自己证明清白的机会,准你参加殿试,若是你没有真才实学,别怪国法无情。”
此话一出,贾环真的是感激涕零,跪伏于地,道:“皇上天恩浩荡,给臣机会施展才学,臣万死不能报答皇上隆恩。”
萧景也喜出望外,赶紧低下头掩饰喜意。
皇帝讲完后回宫休息,内阁第一宰相胡有恒上前来一通没营养的领导讲话,再宣布考场纪律,考试场次,交卷时间。然后开封试题,考试开始。
监考的全是大学士尚书级别的高官,还有礼部鸿胪寺等一众官员做后勤协调工作,阵容顶级豪华,一身身的玉带蟒袍令考生紧张又眼晕。
经过层层宏伟的宫门,庄严的音乐和隆重的仪式,尤其是得见皇帝龙颜,考生们无不紧张兴奋,有的身体弱的还昏厥过去。
只是殿试不为黜落考生之用,只为排名,考的最烂也是个同进士出身,外放做个州县也是无比风光油水多多。考的好的可以进翰林院,就有可能做到部堂级高官,有拜相的希望了。
所以考生们只是紧张兴奋,心里压力并不大,都是面带憧憬和希望。待看到发下的试题才傻了眼。
考题是时务策一道,要求考生们对目前国家日益严峻的形势拿出个治理方案来。
考生们发了愁,这个国家表面上歌舞升平,其实都是官方粉饰太平,除了真的头脑僵成石头的书呆子,但凡有点判断力的考生们都能看出来。可是这国家百病缠身,不但问题多多,而且许多问题属于历史积累问题,解决起来极为棘手,让他们这些只读圣贤书,不问窗外事的读书人拿治理方案,能想些什么好法子来,有的人连国家多少省份,哪些穷哪些富也不知道呢。
有考生置疑:“往年殿试不是考策论吗?怎么这次考时务了?”
骆大学士说了一句:“有意见的可以不考。”
果然姜是老的辣,只一句话就把有疑议的考生吓的鸟悄不吭声,连眼神都不敢有怨意。赶紧磨墨铺纸,准备开动。
这个题不是一般的难,先别说许多考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就是部分关心国家大事的考生也很难站在一种高屋建瓴的高度拿出可行的好法子,太新奇的恐有荒谬之意,会遭考官反感。最好是把那历史上或是前朝有成效的改革法子套到本朝用用,再套些现成的圣人之语,反正圣人的话是不会错的,历史上用过的不能算悖论。
贾环照例在动笔之前先磨墨构思,感受到一双担忧的目光,贾环抬起头来朝萧景站的位置给了一个“你放心”的眼神。
萧晨的眼光却是冰冷如刀子刺过来,贾环毫不在意,继续构思。
很早以前他就在徐文璧的指导下考察民情关心国事,从来没有放弃对国计民生的考察,后来经过将近半年的冲刺,更加深入研究国家时事,心里也有点数。
其它有眼光有抱负的考生也关心国事,但是不同的是,贾环两世为人,得到的信息量更大,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不但能从旁观者角度看问题,又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没有那种忠君思想和耻于谈利的士大夫思想的束缚。
所以他看问题的深度广度比其它学子更高一筹。这个国家已经是危机重重,如果再不改革,将来不亡于外敌也会亡于内乱,根子在于君主专政,权利没有制约,当然这个制度在此时是绝对不可以碰的。
还有军事,败政,吏治都有着种种积病,互为因果,解决起来麻烦不是一般大。
这些种种问题解决起来都离不开一个“钱”字,把屯兵改为募兵制,要钱。整顿军备抵抗建州鞑子,还要钱。治理漕运,黄河,更是要钱。
这种种问题,最要紧的就是解决当前财用匮乏的难题,先把这个解决了,其它问题才有解决的条件。
贾环磨完墨,已经确定了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点。
关键点在于解决财政问题,这个难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相对好办些。这个国家的财务问题牵涉太广,积病太深,小修小补不管用,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可是无论皇帝还是宰相还是朝中大臣都缺乏战略眼光和改革弊政的魄力,只能寻找一个触动不太大,让人容易接受又有实效的法子。
看历史上那些改革推行下去,无不是阻力重重,血光四溅,甚至半途夭折,改革者大都没有好下场。
细究其原因,因为改革意味着利益再分配,必然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不把这个难题解决,就会引起局势动荡,而这个恰是包括皇帝在内的当政者最忌讳的,要想考得好名次,符合圣意才是王道,只要皇帝满意,一切好说。
萧景事先给他说过皇帝的喜恶,皇帝此人对目前国家危机四伏的局势也是非常忧虑,想要改善,可是他才具平常,也无魄力,不能应付改革带来的动荡不安,所以他凡事求稳,稳中求变才在他的接受范围内。凡是引起国家动荡的,他都会排斥。
可是改革的阵痛是难免的,如何将这阵痛降到最低呢?
贾环继续磨墨。萧景看其他人已经开始动笔了,他还没有动笔的意思,急得满头冒汗。裕王笑道:“这春寒料峭的天气,四哥怎么还出汗,你很热吗?”
萧景装没听见,继续着急。时间近半,这家伙还不下笔,可见文思枯竭了,这该如何是好,神仙也帮不了他。
如果这次贾环考不了好成绩,难免会给人攻击的口实,到时候就算能保得了他的性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