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时光里的欧洲 (完结)作者:郝景芳 txt下载[出书版]-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肃穆高洁,银灰色宏伟的殿堂,高昂的穹顶透入天国的光,大厅宽阔明亮,醒目地树立一尊雕塑,纪念着小王子的作者——世界上最浪漫的飞行家。
巴黎保存着多位名人故居。德拉克洛瓦的故居在拉丁区一个小巷子的角落,那里陈列了画家许多珍贵的作品,画面饱满,充满着异域风情和狂放的摇曳生姿。印象派大师莫奈故居就像印象派画作里的一座花园。雨果的故居在孚日广场一角,保存极好,留着18世纪优雅的室内风情,陈列着雨果的塑像和手稿,供游人致以尊敬的遐思。
革命的结果最终不是政权稳定,而是文化的遗留。法国由经历了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和巴黎公社之后的第三共和国,在两次大战的更迭之后,走到今天已是第五共和国。所有的政权交替都成为暂时的,只有文化传统成为恒久。咖啡馆成为法国知识分子诞生的地方,从伏尔泰时代延续至今。后来的托尔斯泰、海明威等作家都在巴黎获得灵感。从某种程度上说,1848时代一直延续着,19世纪末德加与莫奈的印象派,20世纪初加缪与萨特的左岸与存在主义,1968年轰轰烈烈的玫瑰革命,都是对1848年那灿烂无匹的艺术时代的遥远凭吊。
【旅游指南】
推荐景点:
1.先贤祠:纯美庄严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前身是圣热纳维耶夫教堂。名字的原意是“万神殿”,地下安放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柏辽兹、居里夫妇等众位名人。大厅有格罗的穹顶壁画,革命者的群像和圣德克苏佩里的纪念雕塑。
2.罗浮宫:毋庸置疑是全球最经典的美术馆。规模最大,收集各种经典名画。周五晚和每个月第一个周日免费开放,值得多次参观。以古典和文艺复兴时期画作为主,19世纪的法国馆独具特色。奥赛美术馆:以从印象派开始的现代美术杰作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印象派和后现代艺术馆。
3.雨果故居:巴黎孚日广场6号,宽敞的公寓,陈列了雨果手稿。德拉克洛瓦故居:圣日耳曼德佩教堂附近的小巷内,收藏了珍贵画作。
4.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是大革命的标志,今天已经成为博物馆。阴森厚重有历史感,能见到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囚禁的地方。令人想起狄更斯的《双城记》。
5.卡纳瓦博物馆:巴黎历史博物馆,免费参观。展馆很大,极具特色,不仅像普通博物馆展出器物和照片,更多的是实景展示,包括古代桥和建筑上的装饰、壁炉、房间家具,展出了大量19世纪优秀油画,可以充分回顾沙龙时代的蓬勃。
6.巴黎大宫、小宫:为1900年世博会筹建,极美的玻璃钢铁拱顶和极美的19世纪油画。
推荐阅读:
《情感教育》
'法'福楼拜(1821~1880) 李健吾译
19世纪的法国作家是幸福的,他们能写下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一切风云动荡,一切血与火的升腾,因为切身,所以真实深入。我们的历史总要到下一个朝代再回顾书写,因而总是隔岸观火,凭空猜度。
《情感教育》是一本极好的书,尽管在推出的时候不成功,但乔治·桑却断言“它是一本既美又好的书”。二战之后,人们才逐渐确立其地位。《情感教育》的杰出在于找到最合适而尖锐的切入,成功地描写了那段并不容易描写的历史。福楼拜选择了犹豫而被动的主人公,外省学生,在巴黎漂流,不关心政治,革命中无关痛痒的小角色。这不是他塑造人物的失败,而是在那段洪流般的历史中,这正是人的典型:被推动而不自觉前行。福楼拜既不是理想热血,也不是讥讽嘲笑,他只是用精确描写的细节,将人本身暴露在空中,暴露至褪色。
“他们通常是没有怜悯心的。没有打仗的人们直想表白一番。这是一种畏惧的泛滥。大家同时报复了报纸、俱乐部、结队、学说,三个月以来一切气闷的仇恨;虽说胜利了,平等在胜利中露面了,一种牲畜的平等,和流血的卑污同一水准;因为对利益的偏执和对需要的热狂,两者是等同的贵族荒淫无耻,睡帽不比红帽少了丑陋。仿佛来在自然的大倾覆之后,公众的理智混乱了。若干才智之士为之一生痴矣。”
《悲惨世界》
'法'雨果(1802~1885) 李丹、方于译
雨果狂风暴雨般的浪漫主义在《悲惨世界》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他曾经评论莎士比亚的杰出在于能写出既伟大又很真实的人物,而这是文艺的最高境界。雨果自己就是在向这个方向努力,而且成功。
雨果对革命抱着浪漫而复杂的情感。他的高明就在于既写下革命是伟大的事业,又用最凄美的细致描述了一个跳跃的孩子中枪倒下的场面。
“一切都使这至高无上的最后时刻有着悲剧性的庄严:空中那千万种神秘的爆破声,在看不见的街道上行动着的队伍的声音,骑兵队断断续续的奔驰声,前进的炮兵部队发出的沉重的震动声,齐射的枪声和大炮声在迷宫般的巴黎上空回旋,战争的金黄色烟云在屋顶上升起来,到处是可怕的火光,圣美里的警钟此刻已变成呜咽,在这温和的季节,阳光和浮云点缀着灿烂的青天,绚丽的时光之中有令人恐怖的死气沉沉的房屋。”
《人间喜剧》
'法'巴尔扎克(1799~1850) 傅雷译
巴尔扎克的特点并不是讽刺,尽管我们常常把高老头当作讽刺代表,但巴尔扎克并不是那种冷嘲热讽的作家。他的特点是善良的笑意,是充满笑意的夸张。他笔下的人并不可憎,而是陷入时代洪流、滑稽可叹的小人物。
《人间喜剧》是时代风情。女人说啊我希望爱情和富贵,男人说啊我希望荣誉和富贵,他们自以为聪明地作着各种打算,可是又不够聪明到能看清最终的命运。因而幻灭总是主题,奔忙的最后总是一场空。也许这就是喜剧。
“但尔维:‘我看到的简直说不尽,因为我看到很多为法律治不了的万恶的事。总而言之,凡是小说家自以为凭空造出来的丑史,和事实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你啊,你慢慢要领教到这些有趣的玩意儿,我可是要带着太太住到乡下去了,巴黎使我恶心。’”
——《夏培上校》
《19世纪绘画艺术》
'爱'乔治·摩尔(1852~1933) 孙宜学译
乔治·摩尔在这本书中从惠勒斯开始写,写到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席里科、米勒、库尔贝,一直到印象派。还写了艺术与组织、与王权、与赞助人和商人关系的讨论。用外人的目光,回顾了19世纪法国艺术的整体。有时候,外人的目光,能比沉浸其中的人拥有更多洞见。
“渴望做到完全如实与渴望做到更受人瞩目都不可取,力求最美才是今天我们已所知甚少的唯一信条。
“自从主题在法国、英国和德国的艺术中占据了首要位置,就像主题本身被人感受到的程度一样,艺术就这样衰败了。在过去100年里,画家似乎生活于图书馆,而不是生活于工作室里……画家们似乎除了忽视学习如何画画外,什么都没忽视。”
《论美术与美术家》
'法'德拉克洛瓦(1798~1863) 平野译
德拉克洛瓦是极为杰出的美术评论家。他在这本书中为米开朗琪罗写的传记和评论是众多评论中最打动人心的。他介绍了法国的重要画家,还讨论了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他是一个懂艺术的艺术家,始终关注于人的心灵、精神力量和艺术,也许这也是他的艺术拥有力量的源泉。
“很难设想,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他们几乎都不了解自己。他们热爱艺术,终生从事艺术事业……他们的尊贵,只是归功于他们自己的创作,与许多贵族不一样。荣誉的光辉在太晚的时候,才照到他们的身上,为的是减轻充满困难的生活的痛苦,几乎总是只在艰苦的道路的最后一步的时候,才见到亮光。
“谁有灵魂,谁就能很好地理解美术家的灵魂。”
《我看德拉克洛瓦》
'法'波德莱尔(1821~1867) 毛燕燕、谢强译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极美的诗集,即使不能说是最伟大的诗集,也可以说是之一。波德莱尔的才华是寻不着踪迹的才华。
波德莱尔崇拜德拉克洛瓦。他为德拉克洛瓦写过评传和辩护文章,他从德拉克洛瓦的激情和色彩中获得许多灵感。他认为雨果是一个技巧很强的艺术家,但只是循规蹈矩的工人,而德拉克洛瓦“偶尔是笨拙的,但本质上是一个创造者”。能得到一个知己或许是艺术家最幸运的事。
“谁在说浪漫主义,谁就是在说现代艺术,即用艺术囊括的所有方法表现的内心性、精神性、色彩和对无限的向往。
“色彩在现代艺术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有什么令人惊讶的呢?浪漫主义是北方之子,而北方是个色彩家。南方既粗暴又注重实际,北方则痛苦而忧虑。”
《巴黎,19世纪的首都》
'德'本雅明(1892~1940) 刘北成译
实际上,这是一本对波德莱尔的研究文章集。本雅明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正是从波德莱尔、拱廊街、现代和闲逛者开始了自己的哲学。在这篇叫做《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的文章中,他用看似闲散的笔调写了巴黎的种种,也写了那个时代最划一的心灵。
“时尚规定了商品拜物教所要求的膜拜仪式。时尚是与有机的生命相对立的。它让生命体屈从于无生命世界。面对生命,它捍卫尸体的权利。这种屈服于无生命世界的色诱的恋物癖是时尚的生命神经。商品崇拜调动起这种恋物癖。
“知识分子以闲逛者的身份走进市场,表面上是随便看看,其实是在寻找买主。在这个过渡阶段,知识分子依然有赞助人,但他们已经开始熟悉市场。”
柏林·沉默与爆发·公元1889年
柏林一直活在沉默里。
整个欧洲文明三千余年,文明中心在南方与北方轮转,顶峰一个个交错,只是没有到达德国。强盛的所在在地中海阳光与英吉利海峡间交替,从意大利到英国、法国,再回到亚平宁半岛,只是未曾眷顾巴尔干半岛遥远的内陆。柏林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地方,德国从来不是翻云覆雨的列强之一。
在整整数千年间,德国并不存在。神圣罗马帝国制下有三百余个分立的小国,每片领地属于一个家族,不存在统一的国家,甚至没有统一的民族。在法国、英国一个个建立起强大的行政国家数百年后,德国仍然处于分散的无力状态。国度的统一要等待时机。拿破仑结束了神圣的罗马帝国,1848年革命燃烧到柏林与维也纳,此时建立统一国家的声音已无比强大,但真正的统一仍然需要时间和等待。
这种状态仿佛一种长久的饥饿,在无言中等待,无法满足,在等待中为自己自圆其说。德意志情绪和精神已然自发产生,德意志诗歌和艺术也被哲学家论述,可是德意志国度仍未建立。德意志英雄们似乎要继续等待一个世纪,才能获得与其他国度同样爆发的机会。这种等待在迫切中发酵,酝酿成苦涩而猛烈的共同情绪。
德国终于等来了一曲悲剧的史诗。
【铁血俾斯麦之力】
德国的历史并不长。这不是说日耳曼民族的历史不长,而是说德国这个国家的历史很短。中欧土地上人类生存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古希腊的很多部族就是从巴尔干半岛迁徙而去的日耳曼种族,他们属于印欧人种,万年前生活在欧亚大陆交界,欧洲和印度北部的很多民族都是这些古人的后裔。古罗马的覆灭也源于大规模入侵的日耳曼部落,这是史上第二次印欧民族大迁徙。
但是这样悠久的民族文明并没有形成同样悠久的民族国家。日耳曼民族在19世纪之前从未统一成国家。罗马帝国覆灭之后,莱茵森林整个封建时代都处于不同诸侯国的统治下。普鲁士、奥地利、萨克森、巴伐利亚、波西米亚,以及无数细小得数不清的国度。神圣的罗马帝国与其说是帝国,不如说是松散的战略联盟,皇帝没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势力,也不能插手诸侯内部的王国事宜。最强大的诸侯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奥地利由哈布斯堡家族统帅,靠婚姻继承了大半个欧洲,与其说他们是日耳曼国度的一部分,倒不如说是哈布斯堡国度的一部分。能统领德意志的只有普鲁士。
普鲁士在19世纪中叶变成欧洲的重要力量。在19世纪初,它还缺乏足够的对外能力,1806年,在法军的攻击中迅速臣服于拿破仑脚下,人们几乎是开门迎接这位辉煌的法国人。10年之后,在第七次反法同盟中,普鲁士军队和英军联手,在滑铁卢给拿破仑致命的打击。在战后签订的维也纳协议中,普鲁士扩大了疆土,它在欧洲的地位才日益变得关键起来。它的位置在欧洲大陆中央。一面与法国接壤,成为欧洲反法主战场,另一面与东欧诸国接壤,直接面对日益强大起来的俄罗斯帝国。这样的战略位置直到20世纪都很重要。
1848年革命之后,普鲁士国内的自由派和保守派都希望寻求建立新政府,统一德意志。然而什么形式的统一却不容易确定。当时有两种可能性:大德意志,即包含神圣罗马帝国几乎所有诸侯国在内的广义德意志;小德意志,排除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奥地利,由普鲁士率领余下诸国组成。1834年,普鲁士率先发起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提倡贸易自由,当时除了奥地利与汉堡,其余邦国全部加入了联盟。对普鲁士来说,这是绝好的基础。
德国的统一来源于强力的铁腕首相——俾斯麦。他是德国民众等到的第一位强权人物,几乎凭一己之力实现了统一。俾斯麦于1864年上任,受霍亨索伦家族的威廉一世所托成为首相,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促成德国统一大业。他决定按照小德意志方案统一国家,原因很简单,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不仅仅包含奥地利,还包含意大利、西班牙和北非的领土,如果将其纳入计划,将使得对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变成棘手的问题。俾斯麦决定孤立奥地利,树立普鲁士。很多人认为俾斯麦根本不是一个德意志国家主义者,而只是一个普鲁士主义者。一切都可以推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