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受到了惩罚,被下放农村从事劳动。邓力群带来了邓小平写作班子前负责人胡乔木的一封检讨信,胡为自己参与批邓表
示道歉。邓小平没有看那封信,而是让邓力群把它退了回去。他说,胡乔木的批评我不介意,胡乔木只是讲了一些套话,
这可以理解;没有必要为这种装样子的事道歉。邓小平还称赞胡乔木为毛泽东起草的讲话〈论十大关系〉(此文已收入
《毛选》第五卷)。他说,他欢迎胡乔木回到写作班子。
叶帅和邓小平见面后,这两位中央军委副主席同意共同负责军队工作。邓小平重新拾起了他在 1975 年要解决的
问题:推动裁军,徵召受过更好教育的兵员,改进训练和纪律,提升军事科学技术,使军队为现代战争作好准备。他在
军队会议的讲话中这些仍是中心话题,但他也讲到了更大的政治问题:要「实事求是」。'634'不过,他用于军队工作上
的精力要比用在科技教育上的少得多。
邓小平也没有把很多时间用在外交上。他同意参与重要决策,但他表示不想承担对日常外交工作的领导,他说那
让他感到厌倦。邓小平还说,他真正想抓的工作是科技和教育,他认为这是现代化最重要的领域。
邓小平估计,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落后世界 20 年。例如,他提到中国当时大约有 20 万名科技人员,而美国是
120 万。他说,为了急起直追,中国必须承认自己已经大大落后,也要着手培养自己的人才。他重新提出了他在 1975
年支持的政策,他说,必须通过考试选拔中小学的尖子人才,让他们在最好的大专院校接受最好的教育。'635'
邓小平提出接手科技工作,也是在表明他不会很快就在关键的政治领域挑战华国锋。但是,为了促进科学的发展,
邓小平毫不犹豫地触及仍然敏感的政治问题。与那些坚持「红」比「专」更重要的毛派分子相反,他大胆宣布,对政治
不感兴趣的科技人员也是有用之人,军队也需要培养人才。'636'
邓小平的复出
7 月 17 日,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决议需要得到一个月后召开的党代会的
正式批准,但邓小平在全会上已正式恢复了他在 1975 年 4 月 5 日以前的全部职务:中央委员、政治局常委、党的副主
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和解放军总参谋长。政治局常委的五人中邓小平排名第三,位于华国锋和叶帅之后,李先
念和汪东兴之前。'637'
7 月 21 日,在实际上是他的复职演说中,邓小平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
工作。」没有人对邓小平的选择感到惊讶:他是想做点工作的。但是,由于毛泽东去世后依然挥之不去的大气候,邓小
平在规划自己的事业时仍要当心。他首先重复了一句套话:「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然后他才谈到他认为需要完成的工作,首先是改善知识分子待遇,其次是党的建设。他再一次提出,学习毛主席的教导
要有灵活性。他说,有人歪曲毛主席的思想,把一些话与当时的情况割裂开来,说它们同样适用于其他场合,但毛泽东
对不同的情况是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的,必须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把他的教导正确运用于每一种实际情况。他还说领
导集体要促进党内民主。'638'四年后邓小平的权力得以巩固时,批评者说他对党内民主已经不感兴趣,而是把权力全都
集中到了自己手里。
7 月 23 日,邓小平讲话两天后,《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的社论宣布了他的新职务。社论
说:「会议决定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内外一切职务,体现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愿望。」'639'
民众在 1976 年清明节
时的感情宣泄和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辩论,都证明这句话并非夸大其辞。邓小平复出之后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是在 7
月 30 日大陆和香港之间的一场足球赛上。当广播喇叭宣布他来到体育场时,全场起立对他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640'
老百姓显然觉得,邓小平扎实稳健的领导让他们放心,基于他在 1975 年取得的成绩,他让他们感到有希望。
在 1977 年 8 月 12 日至 18 日举行的中共十一大上,代表们欢迎邓小平的复出,也有一些毛派分子对此感到不
安。当时代表们对于如何看待毛的历史遗产,以及实行哪些具体政策,仍未达成明确的共识。党的领导层试图掩盖分歧,
展示团结,采用了一些肯定毛泽东遗产的口号,也泛泛地提到了现代化目标。大会宣布文革已经结束,但也肯定了它的
意义;尽管中国要学习国外的新技术,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要继续批判右倾主义。一些代表在小组会上表达了对华国
锋领导的不满,因为他在四个小时的报告中用套话来掩盖分歧。当然,大会文件并没有把这些批评意见记录在案。'641'
为迎合政治气氛,邓小平也讲了一些套话,以便安抚那些仍然坚持毛泽东路线的人。他在 8 月 18 日简短的闭幕
讲话中说,大会要「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
但是他也试图创造一个更加灵活的空间。他又说:「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和作风」。'642'邓小平谈到毛的「真正路线」,以此表明他忠于毛泽东;但也强调「实事求是」,这就为自己留出了回
旋余地,使他可以采取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政策,主张毛的具体教导不会自动适用于一切情况。
邓小平此前在 8 月初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作出保证说,他将在华国锋主席的领导下工作。他借用了一个军
事术语,把自己的工作称为搞「后勤」。代表们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要为司令员华国锋当助手。具体来说,他要「协助
华国锋主席和叶剑英副主席」抓好科技和教育工作。'643'邓小平不想威胁华国锋的领导,至少暂时不想。
事必躬亲抓科技教育
中共十一大闭幕几周后,邓小平在对教育部干部的一次讲话中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
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644' 邓小平打算继续 1975 年他在胡耀邦帮助
下开始的工作,重新赢得科学家的好感。1977 年他对一名来华访问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说,只要「马克思不召见」,他
打算在科技领域干十年。他说,他希望五年小见成效,十年中见成效,十五年大见成效。'645'
邓小平知道中国亟须提高普通民众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水平,但他关注的是更高的目标:能够取得科学突破,推动
工业、农业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研究。在他看来,「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646'
邓小平不断会见获诺贝尔奖的美国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提问的焦点始终如一:中国能为提高自
身的科学水平做些什么?邓小平对科学在中国的复兴中所起的作用持有一种近乎着魔的信念,并因此批准了一些相关项
目。有人问过他,中国的现代化努力刚刚开始,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搞离子加速器?他说,为了促进中国科学的发展,
必须向前看。
1957 年毛泽东打击知识分子时,邓小平曾是毛的得力助手。但是他不像毛泽东那样本能地厌恶知识分子。毛把
他们称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再想方设法羞辱他们,让他们下放劳动接受再教育。邓小平从来没有机会上大学,
但是他曾走过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这条路,尽过最大努力想进一所法国大学念书。他的妻子曾在中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
学物理学,他的五个孩子中有三个上大学,一个在北大学物理,一个学医,还有一个女儿因病不胜课业繁重的理科转而
学了艺术。此外,邓小平逐渐认识到,打击知识分子是在摧残中国的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是国家现代化的根基。1973
年回到北京后,他再也没有像在 1957 年那样整过知识分子。有些领导人还会不时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邓小平
不再如此。他认为科学没有阶级属性,可以为所有阶级和所有国家所用,无论是什么样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邓小平很快就提出了提高中国科学水平的计划:
要从科技系统中挑选出几千名尖子人才。这些人挑选出来之后,就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做研究工作。生活有困难的,可以给津贴补助。现在有的人家里有老人孩子,
一个月工资几十元,很多时间用于料理生活,晚上找个安静地方读书都办不到,这怎么行呢?对这些人的政治要求要适当。他们在政治上要爱国,爱社会主义,接受党的领导。??一定要在党
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
'647'
邓小平认为,当中国需要青年知识分子推动科学发展时,把他们送去参加体力劳动是严重的浪费。虽然他没有用
过「精英治国论」的说法,但其实他是相信这种观点的。他力求吸引最好的人才,为他们提供条件,使其能够为国家贡
献最大的才智。
邓小平重用教育和科技精英的做法遇到很多抵制。当他对知识分子待遇表示不满时,明智地不提毛主席的角色
枣毛是那些政策的始作俑者,而是只讲「四人帮」。他说,必须摆脱「四人帮」的恶习,不要搞给知识分子扣「帽子」
的「帽子公司」和打击知识分子的「棍子公司」。'648'
邓小平复出之前,很多保守派仍然认为,建国后的前 17 年(1949 年到 1966 年)实行的是「资产阶级」教育
政策,应当进行批判。邓小平复出前夕,在 1977 年 6 月于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上,与会
者就未来的政策究竟应该以文革期间、还是文革之前的政策为基础展开了热烈辩论,辩论的结果是仍然要以文革期间的
政策作为指导。'649'很显然,邓小平任重而道远。
邓小平后来上了年纪,开始减少工作量,但 1977 年复出时,72 岁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地投身于工作。邓小平一
般只抓大事,只对他认为的头等大事才会事必躬亲。在 1977 年到 1978 年他认为科学和教育就是头等大事。他第一次
谈到这项工作时说:「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它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650'
邓小平不断会见各地领导,驳斥激进派对待知识分子的观点,就如何养成尊重人才、促进国家进步的新风气提出
具体建议。从 1977 年 7 月 27 日开始,即三中全会正式让他分管科技工作还不到一周,他用数天时间与中国科学院院
长方毅、副院长李昌和教育部长刘西尧进行了一系列谈话,向他们提出加快科技现代化的工作计划。邓小平说,现在的
计划还远远不够,要把各专业最有学问的科学家列一个名单,确保他们得到必要的设备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工
作。1964 年和 1965 年毕业的大学生仍没有合适的工作的,要给他们安排更好的工作。'651'邓小平又说,对那些去海
外留学的中国学者,要想办法鼓励他们回来,即使不想回来,也要把他们当作爱国人士,请他们回来讲学。学者要搜集
国外的教科书,用来更新自己的教材,教材必须做到简明扼要。教育部要选出水平最高的学校,通过考试录取分数最高
的学生。邓小平还说,要把国防科技作为整个科学规划的一部分,干部不必担心是否和其他科研工作发生重叠。'652'
如今,邓大司令成了事必躬亲的人。他下达命令,并对执行命令的干部说,我们不要「放空炮」。'653'尽管邓小
平言辞坚定,但反对的势力依然强大,因此在 8 月 3 日至 8 日有三十几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
作座谈会上,他感到有必要再次批驳当时仍占上风的观点,该论点将教育视为「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他认为,
不能再置理论专家于不顾,只赞扬那些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在邓看来,从生产单位固然可以选出一些科学家,但是
从事尖端科学和基础研究的大多数人肯定是出自大学。要想培养优秀的科学家,必须从小学就打好数学和外语基础。大
学应当减少校办工厂的数量,增加实验室。'654'
邓小平认为,应当把中国一些最有才华的年轻人送到国外留学,他为此设立了出国留学计划。他坚信,发明了指
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中国有大量的聪明人。但是中国现在已经落后,必须向西方学习。为了向国外学习,中国可以购
买其他国家的教材(用来改进中国的教科书),派学者去海外学习,邀请外国科学家来华访问。
9 月份,已经是邓小平敦促教育部干部采取行动两个月以后,他的努力仍然受到阻挠。毛泽东曾说部队里的人都
怕邓小平,现在邓大司令又把枪口对准了教育部:「教育部要争取主动。你们还没有取得主动,至少说明你们胆子小,
怕又跟着我犯『错误』。??要有具体政策、具体措施,??你们要放手去抓,大胆去抓,要独立思考,不要东看看,西看
看。??赞成中央方针的,就干;不赞成的,就改行。」'655' 他又说教育部还需要 20 到 40 个人:「要找一些 40 岁左右
的人,天天到学校里去跑。搞 40 个人,至少搞 20 个人专门下去跑。要像下连队当兵一样,下去当『学生』,到班里
听听课,了解情况,监督计划、政策等的执行,然后回来报告。??不能只讲空话。」'656'
通过推行受学术界热烈拥护的政策,邓小平重新赢得了知识分子的好感枣他曾因 1957 年领导反右运动而在他
们中间失去人心。这种好感对邓小平的公共形象大有好处,因为知识分子中有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