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感到吃惊。谷牧知道他的同事们对资本家抱有疑虑,他解释说,欧洲人愿意投资是因为他们的工厂开工不足,因此想
把产品和技术卖给中国。谷牧提出了外国人能够帮助中国改进生产的一些可能方式枣补偿贸易、合资生产和外国投资,
并且建议说,所有这些可能的方式都值得仔细研究。为了打消对谷牧在汇报中有所夸大的顾虑,最熟悉国外发展状况的
老干部枣叶帅、聂荣臻和李先念枣都称赞谷牧的介绍既客观又清楚。这次汇报给政治局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
一致同意,中国应该抓住机遇,立即行动起来。'721'既然其他国家能够引进资本和原料从事出口商品加工,「我们为什
么不可以?」'722'
在此后的十几天里,代表团把汇报材料整理成正式的书面报告,于 6 月 30 日提交政治局。邓小平因为听力不好,
没有参加政治局会议,而是单独接见了谷牧。他在见面时说,中国应当根据谷牧的所有建议,尽早采取行动,包括向国
外借款。'723'中国领导人决定首先集中力量抓纺织业,因为中国的布匹十分短缺,购买任何布料都要凭票。增加布匹的
供应,可以向外界迅速展示对外开放的价值,进一步获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况且由于粮食短缺,难以通过迅速扩大棉
花种植来增加衣物的供给。因此谷牧主张抓紧引进化纤工厂,这样可以生产所需的合成纤维,就像日本、台湾、南韩和
香港一样,用纺织和服装业推动中国轻工业的起飞。'724'
谷牧的出访使中国有了和资本主义国家开展合作的新愿望,但这不仅需要重新考虑具体的产业计划,而且要改变
政府的规章制度,以便外国企业来华经营。西方资本家是否会利用中国对国际惯例的无知,占中国的便宜?这样的疑虑
并未消失,但中国的领导人仍然大步前进。他们思考涉及所有经济领域的新问题:允许哪些中国企业跟外国人打交道?
如何防止外国人占它们的便宜?如何将外贸融入中国的计划体制?如何决定哪些地方和单位可以接受贷款和技术?
明治时期的日本有宽松的时间,岩仓使团用了十多年才出版了 21 卷《殖产兴业建议书》,作为产业发展的指南。
与之不同,谷牧出访之后的几周之内,代表团就完成了报告,中国领导人立即组织了相关单位对考察的内容进行讨论。
报告完成后,国务院立刻召开了四化建设的务虚会。会议从 1978 年 7 月 6 日一直开到 9 月 9 日,研究如何利
用新的机会引进西方技术和资本。在开幕式上,谷牧做了关于他们考察过程的长篇报告,并谈了自己的一些印象。'725'
会议由当时主管经济的最高领导人李先念主持。与会者被告知,不要专注于过去的错误,要思考国家在未来应当做些什
么。邓小平因为正忙于教育、科技和外交工作,没有出席会议,但他一直看会议简报,并在看过会议总结报告的草稿后
提出了修改意见。'726'
不同于与会者被关在宾馆里数日的工作会议,务虚会在两个月里开了 23 次上午会。一向很少参加国务院会议的
华国锋认为这些会议很重要,因此参加了其中的 13 次。 '727'会议当日的下午干部们回各自单位汇报上午的讨论,并准备
其单位对会上所提问题的书面回覆。务虚会让 60 名主管经济的部委代表介绍各自单位的整体工作和计划。这样一来,
各单位能够了解其他单位的想法,但又不必对具体分配和生产指标进行争论枣这些细节将在以后的计划会议上讨论。
曾在中国几乎对外隔绝的时期领导着经济工作的李先念,在 9 月 9 日的闭幕会上宣布,中国已进入对外开放的新
时期。他在务虚会的总结报告中说,中国不能再维持封闭的经济,为了加快发展,必须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引进外国
技术、设备、资本和管理经验。李先念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人能够充分利用现在的有利条件,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在 20
世纪取得重大进展。他宣布,为达到这个目标,从 1978 到 1985 年要进口价值 180 亿美元的货物和设备。'728'
在 1978 年的夏天,参加务虚会的人刚刚开始了解全球经济体系,中国还未准备好进行市场化试验。但是在相对
宽松的气氛下,与会者得以提出将在未来 20 年不断被讨论的所有重大问题:市场、放权、价格、外贸、微观和宏观管
理等等。其中最紧迫的两个问题是:中国如何在不失控的前提下,扩大外贸和外国人的作用?如何既能调动个人、地方
和外国人的积极性,又能保持对全国计划经济体制全面的控制?
在务虚会的讨论中所形成的对未来十年的展望,反映出谷牧出访带来的乐观主义和兴奋情绪。有些设想枣例如,
中国可以用出口石油的钱为进口新工厂设备买单枣后来被证明完全不切实际。在前所未有的机会的鼓舞下,雄心勃勃
但缺少经验的干部们要为国家抢回失去的 20 年的愿望不免超出了能力所及。不过,尽管存在过度乐观的倾向,务虚会
的干部们并没有放弃政府管制。外国人仍然不能不受限制地进入中国的经济;外国人与中国的经济交往要通过与外贸有
关的特定政府部门,由这些部门中会讲外语、对外国人有一定了解的干部来维护中国的利益。
在务虚会期间,乐观的与会者自然无意听取陈云枣他代表了一批冷静谨慎的干部枣所说的话。陈云自 1962
年受到毛的排挤后一直没有官职,但是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盲目乐观的大跃进给经济造成的破坏,当时也没有人能比他更
敢于给乐观情绪泼冷水。务虚会临近结束时,陈云得知务虚会上的一些发言后,对自己的老部下李先念说,会议应该延
长几天,听一听不同意见。'729' 陈云说:「从外国借钱是对的??但一下子借这么多??我们管不好。有些同志只看到外国
的情况,没有看到我国的现实。我们的工业基础没法跟人家比,我们的技术能力也赶不上人家。他们只看到我们可以借
钱??如果不注意平衡,只依靠国外贷款,这样做是不行的。」'730'但是与会者都想大干快上,华国锋没有延长会期听取
其他的观点。
邓小平没有参加务虚会,但他一直在看会议通报,对乐观情绪也未给予限制。当听说决定借价值 180 亿美元的技
术和设备时,他随口说道:「怎么不借 800 亿?」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务虚会两个月
前曾与邓小平见过一面,他准确地观察到了邓小平当时的心情(见第 11 章),他对卡特总统(Jimmy Carter)说,
邓小平很着急。
点燃星星之火:1978 年 9 月 1320 日
当年毛泽东谋划点燃中国革命时,曾写下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与此相对应,胡耀邦说,邓小平
的东北之行(1978 年 9 月 13 日至 19 日)也点燃了将使中国发生巨变的星星之火,而这些变化就反映在当年秋天召
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731'或许他还应再加上一句,这些变化也包括邓小平登上头号领导人的位置。邓小平自己后来回
忆说,他去各地为改革开放计划「点燃星星之火」有三个重要时刻。第一次是 1977 年 11 月在广州,他与叶剑英接见
解放军和地方干部时,让他们搞活广东经济。'732' 第二次是 1978 年 2 月出访缅甸和尼泊尔时在四川停留,当时他与赵
紫阳见面,讨论了农村和城市改革问题(在四川时,他曾嘲笑那些说农民养三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
主义的人。'733'邓小平说,这种抱着僵化教条不放的人应该开开窍,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第三次便是这次他出席北韩
劳动党建党 30 周年庆典后归途中的东北之行。
在最后这次点燃星星之火的东北之行中,邓小平在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日本人旧称「满洲」)停留
了数日,随后又去了唐山和天津。他在这些地方呼吁更大胆地脱离毛的思想,不要囿于华国锋的「两个凡是」。邓小平
去东北时,三个月前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和「两个凡是」之间的争论刚刚热起来。就在邓东北之
行的几周前,华国锋的宣传部长张平化去东北各地视察,要求干部拥护「两个凡是」。(后来邓小平在三中全会上获得
更大权力后,张平化成为了最先被他撤职的干部之一,由胡耀邦取而代之。)因此,邓小平的东北之行其实是回应张平
化意见的一种方式,他要鼓动人们在支持改革开放上作出更大胆的努力。由于华主席控制着北京的宣传机器,邓小平为
了避免引起直接冲突,在北京时说话比较谨慎。但是在北京之外,他可以向更多的人讲话,言论上也较少保留。而且他
这些非正式的讲话不必通过正式讲话的批准程序。邓小平在讲话中没有直接批评汪东兴,但他确实批了「两个凡是」,
支持了「实践标准」,这等于间接地批评了华国锋的班子。中国那些有政治头脑的干部们认为,邓小平赞成「实践标准」,
反对「两个凡是」,是为自己在与华国锋竞争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中争取更多支持。他选择在东北开始点火自有道理,因
为这里是他的支持者的根据地枣辽宁的任仲夷、吉林的王恩茂和渖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都最先宣布支持「实践标准」。
在吉林省党员干部大会上,邓小平批评了鼓吹「两个凡是」的人,说他们没有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
是」。邓小平说,马列主义并没有告诉中国革命者要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能在军事上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使马列主义
适应了当时的具体情况。邓小平说,同样,当外国人拒绝卖货物给中国时,发展外贸的条件还不成熟,但现在与外国改
善经济关系的条件已经变得有利了。「四人帮」也许会把跟外国人改善关系说成「卖国」,但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
旗帜的正确方式,正是适应这些变化,促进对外贸易。'734'
邓小平在辽宁时说,中国的领导人,包括他本人在内,必须承认我们辜负了十分有耐心的中国人民。深谙政治复
杂性的人都听得懂邓小平的言外之意,所以邓无需再讲下面的话:「当『我们』辜负了人民群众,谁应该对此负责?是
谁不愿作出改变来纠正错误?是谁相信凡是毛说过的话都是正确的?」他还指出:「我国的制度??基本上是从苏联照搬
过来的。它很落后,只解决表面问题,造成机构重叠,助长官僚主义。??如果不能比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更快,就无法
证明我们的制度的优越性。」不难断定,邓小平认为,在改变体制、为经济增长打下坚实基础方面,华国锋做得不够。
邓小平在东北期间还要巩固他在军队中获得的支持。东北级别最高的军事首长、渖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曾是邓
小平在二野的部下。邓小平视察工厂、农村和部队时,他一直陪伴在左右,因此两人有很多机会交谈。'735'不过,邓小
平对海军第一政委枣常来旅顺大连港视察的苏振华上将枣的个人忠诚有所担心。苏也曾是邓小平在二野的部下,但
他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忠诚枣1976 年干部们被要求批邓时,他对邓的批判在邓小平看来超出了必要的程度。1978
年 4 月湛江港一艘驱逐舰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亡,邓小平认为苏振华枣他是中国海军最高级别的领导和军队在
政治局的代表枣要对此事负责。苏振华在受到邓的批评后不久得到通知,华国锋从北韩访问回国时将在东北停留。他
知道邓小平与华国锋的对立,又对自己挨批心中不快,于是想在大连举行一次有 120 艘军舰参加的海军检阅,作为欢迎
华国锋到来的仪式。在获悉苏振华要用这种排场支持华国锋后,邓小平勃然大怒,他利用自己对军队的影响力取消了这
次检阅。邓小平在视察东北期间,要确保军队中没有人再支持华国锋。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在视察期间和自己过去的忠
实部下李德生密切合作。
邓小平一再对他的听众说,要结束对「四人帮」的批判,要把工作重心转向增加生产需要做的事情。邓小平已经
准备好为增加生产而工作,而听他讲话的人也可以肯定他决心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中央工作会议:1978 年 11 月 10 日12 月 15 日
在中共的官方历史中,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开始实行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
的会议。其实,三中全会仅仅是正式批准了 11 月 10 日至 12 月 15 日中央工作会议上经过热烈讨论后形成的决定。召
开工作会议时距离毛泽东去世和「四人帮」被捕已经两年,对各种观点都可以重新展开讨论,人们不必再担心被指责为
对毛泽东不敬。会议临近结束时,邓小平称赞这次会议说,它标志着我们党又恢复了畅所欲言的民主讨论传统。他说,
这是自 1957 年(当时的「双百方针」鼓励自由表达)以来党的会议上最好的讨论。'736' 有人认为,它是自 1945 年中
共七大以来最好的会议,还有人认为,它是自 1941 年至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以来最好的一次会议。'737'
中央工作会议是由华国锋主席召集的。在他最初的讲话中,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他意识到这次会议将对他本人意味
着什么。他在 11 月 10 日宣布开会时说,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农业和 1979 年至 1980 年的国家发展计划,还要继续讨
论国务院四化建设务虚会的内容。他的会议计划,与邓小平一年前在广东军队会议上倡议的完全一致:结束对「四人帮」
的批判,集中精力搞四个现代化。但是会议开始两天之后,华国锋的会议计划却被更广泛的政治讨论打乱了。
华国锋和邓小平都不曾料到,政治气氛会发生如此彻底而迅速的改变。邓小平在几周前就为会议准备好了讲话提
纲,并安排胡乔木和于光远帮他作了充实。'738' 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