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外大明-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劳朱先生费心了,此次南下已经远离中原万里矣,我看此次出航任务圆满达成,也该回去向圣上回报了。”

不是吧,历史又改变了,朱明记得郑和不可能这么匆忙就回去的,本想着至少还可以趁他西去探寻的时候再稍作准备的,待郑和返航的时候再跟着他走就是了,现在看来,郑和是多么迫切的想要把自己带回大明去给朱棣过目啊。

自己掌握的那些历史估计以后都没什么用了,朱明郁闷的想着。

“那郑公公不在此地多盘桓几日?”

“不用朱先生费心了,我看这自由城经营的如此之好,想必其中经验得失甚为可贵,我迫切的想要快些把朱先生带到圣上座前啊,兴许大明百姓会因为先生而受益匪浅呢!”郑和说完似乎想安慰朱明,又匆忙说道:

“而且朱先生为南洋华人打下此等基业,功勋盖世,想必圣上也不会看不到,到时候封王封侯,朱先生就是这南洋名正言顺的一国之主了!”

那还是你们的儿子国、孙子国,朱明心中继续腹谤。嘴上还是得说着好话:“可时间过于匆忙,不如郑公公四处走走看看,待我将这国内政务安排一二,否则若领地四分五裂战乱频起,岂不是让黎民受难。”

“也好,我舰队将穿过这马六甲海峡继续稍稍向西看看,不如一个月吧,以一个月为期限,我们舰队再返回自由城中,到时恭迎朱先生的使团一同回朝。”

“好,一言为定!”朱明打落牙齿和血吞,形势比人强,这要一撕破脸开打,战争就此恨绵绵无绝期了,还是忍,就算到了南京,我也好歹算是有人有钱的,蔡松坡还能借着小凤仙偷偷的跑出北京城呢,我就不信自己还跑不出个南京城了。

与郑和约定后,朱明倒也没想着逃跑之事,这要逃跑还不如直接开打,逃跑是没有一点意义的,现在只是想着怎么把事情尽快安排妥当才是,郑和似乎还要留下几个钉子,都到这份上了,也不怕他留下些什么明哨暗探的,都尽管放马过来吧!

第二卷 南北帝国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元老会

最后这一个月的时间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安排,朱明躲在屋子里捣鼓了一夜,甚至还兑换了一台发报机来自己做试验,不过在自己也研究了半天无果的情况下,只能无奈的接受了自己即将对黑水明国失去最直接控制这一无奈的结果,想要靠自己一个人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运用起后世的高端技术,就算作弊器再强大也是痴人说梦!

祸兮福之所倚,此次自己北上大明也未必不是一次机会,不管怎么说,坑蒙拐骗为南洋拐带些人过来应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么现在主要就是要维持自己在这南洋的统治了。实在的说,很多船村中的老人现在身居高位,更多的是因为自己顾念这些人从龙的旧功,说起能力,在自己的指引下兴许还能做出一点新气象,可若是自己不在了,不过也都是些守成之辈。

南洋暗流涌动,若是处在大明,守成之辈确实刚好合用,能将一切处理的井井有条,但又不会存在过大的野心或有能力威胁到自己,用起来最最放心,但在南洋,要压服各地蠢蠢欲动的酋长头人们,还任重道远。

倒是军中还略让人放心些,几个军团统领都将部队掌控的很好,而且优厚的待遇精良的器甲充足的训练,让军队成为了支撑黑水明国的基础力量。

只怕自己这一走,南洋的土著势力会抬头啊,只是当时若缺了这土著势力,光靠华人的人口又难以支撑起这么庞大的领地,所以这是一道两难的命题。现在要建立起一个双方平衡的机制,接下来还是要看自己从中原的挖人大计执行的怎么样,若是华人能持续增加最终占到主导地位,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仿照着古代和现代的制度,朱明最终确定弄出个元老会制度来,在朱明离开的时间里,日常大小事务由元老会决断,唯有遇见难以决断的大事可以通报给朱明,不过这么远的距离,船是完全不够看的,就算建立起信鸽的接力站,一站一站传过来也得好久好久。

不过就算收效甚微,事情总还是要做的,朱明将建立信鸽接力站的任务交给了陈正豪,这就要在沿途暹罗安南等地一路潜伏下人来,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问题,朱明将那台兑换来的发报机也放到了箱子中,有空再好好研究这东西,它的传输距离够远,倒是可以一用。

入选元老会的人选是朱明充分考虑后的一言堂产物。

华人在其中还是占据了大多数,不管是执宰王铜还是陆军伏波将军赵庆,他们的入选都是理所当然,那些独挡一面的诸如陈善礼、侯寅、林唤之等人自然也是榜上有名,而掌握军队实权的那些个军团统帅也都是入选。

就算是土著也有着卢米马萨尔这样的早就跟随朱明的老人在其中充当代言,总还能为当地的土人抓取些话事权,也不至于让土人们心态失控,万一闹出点什么来就不好了。

要说的是泽丽阿作为唯一的女性入选者,自然是因为她手中牢牢掌握的那支花面军团了,朱明原本倒有点想在离开前想想办法将其裁撤了事,最后想想若是这样无疑会伤了土著居民的心,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利于黑水明国接下来的统治的,何况花面军团东征西讨,确实也立下了不少功勋,最后还是把它保留了。

不管到时候乱成怎样,总有自己来收拾烂摊子。

在第二天的朝会中,朱明便将这元老会的构思和自己拟出来的名单公布了出来。以后的一切就都由投票决定了,也是在中世纪率先实现了民主化进程,只是不知道会不会马上就乱成一片。

为了防止到时乱成一锅粥的局面,从这个方案公布起就开始正式实行,接下来的一个月,朱明只是充当一个旁观监国的角色,这倒和明代的内阁制稍有相似,但现在是一个超级大内阁,而且人人都有发言权。

在其中自然是以王铜、赵庆为主,方案中元老会议事的召集和议题的提出都是他们两人切磋着办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议题,元老会中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看法投上一票的权利,但这个议题到底要不要放到元老会上面来说,就是王铜和赵庆做决定了。

责任重大啊,方案的拟定算是朱明的乾坤独断,在早朝时王铜和赵庆越听到后来越惊,到最后只觉得背后冷汗直冒,这确实不是一个容易接的下来的差使。

群臣也知道这个方案在朱明离开后算是一个应急解决问题的方式了,也都接受了朱明的这个决定。

接下来的日子元老会就正式开始运转了,议事的地点还是在王宫议政大厅,大家都是像往常一样站在大厅中,朱明只是偶尔出现,大部分时候他的椅子都是高高的摆在上面空着,议事的地点是朱明告诉王铜赵庆两人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心理暗示:你们都小心些,我的位子还在呢。

元老会开始运行后决断的头几件事就是加大了商部的预算投入,自行组织商船队北上的频次从每月启程四五支船队到每月启程十支以上,而且商队的规格要有十艘飞鸟舰以上的规格,若是商会中暂时没有那么多船,就从民间租用,反正是赚钱的差使,多跑几趟也不会嫌累的。

接下来更是降低了远洋贸易税费,黑水明国本国船只从中原过来的,交易一律免除一半税金,原本税率就低,一般才五分左右,现在就更低了,高额利润的远洋贸易趋势之下,想必前往大明的船只会更多。

众人的想法很朴素,至少多些船只过去对朱明也算是个照应和支持。

而接下来的命令就是抽调国库和自由钱庄中的储备金银,这国主北上的花销自然不会小,钱得尽可能的备着。

前面的命令没什么,后面这道命令被朱明知道后朱明把首脑的几个人都抓来臭骂了一顿:就算是金山银山也都是我自己赚来的,难道在这能赚得,在大明反而赚不到了么,你们这样做就是想搞垮黑水明国啊!以后什么事情做得什么事情做不得心中一定要有谱!

朱明怎么可能亏待自己,但他想到不管怎么说,朱棣面子上做足,赏赐是不会少的,而且前期已经有马威金飞鸿过去铺路,后期还有商部的商船队不停开来,自己随意带些金银也就够了,倒是南洋的珍珠珊瑚犀角等宝物可以多带些。

一个月的时间,黑水明国就在朱明的监护下犹如蹒跚学步的孩童一般,元老会中众人从原本的不懂规矩,到后来慢慢的熟门熟路,并且慢慢的几个帮派小团体也逐渐成形了。

军中自然是牢牢抱成一团,争军费争资源,行政的王铜倒还是基本掌控住了这边的厂子,但有部分人也隐隐的游离在团体之外,还有当地土著人也是自然而然的越走越近起来。

但在这三方中又是互相勾连,泽丽阿遇见一些涉及地方政策的问题便偏向卢米马萨尔等人;而在一些施政方针定计时王铁自然是打虎亲兄弟的站出来支持王铜。

看到这一切的朱明也不知道到底自己做的是对是错,只能说是权宜之计。

算算时间已是差不多,估计郑和船队也该返回了吧。

第二卷 南北帝国 第一百三十六章 使团北上

天气仍旧是艳阳高照,南洋持续的好天气为今天这个悲怆的时刻冲淡了一些悲剧的色彩。

就在约定的时间过去了一个月零五天,也就是前天的中午,郑和船队返回了船村港中,郑和也要求朱明履行原来的约定,亲自带领使团正式北上朝贡大明。

王景弘的“清和号”宝船被指定为朱明使团的座舰,在朱明的东挑西选下,虽然国内的大部分人都愿意跟随国主北上去花花世界潇洒游上一游,因为对于很水明国的很多官员来说,权势暂时对于他们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意义,抛下现有的权势也并不是那么不可接受的事情。而且他们一个个也算是富家翁了,正好去中原见识一番。

但最终朱明排来排去,除了在码头扛活的那五十余名精锐在李亮的带领下作为使团的挑夫扛着诸多布匹白糖等货物上了船外,另外只挑选了花都,陈善礼两个作为陪同的副使,另外还有光明正大的三十多名护卫和二十多位有意前往中原经商的商人。

郑和也大方的同意了这二十多名商人的商船可以跟随着大明舰队一同前进避免了路上的许多麻烦。

朱明主要也是考虑到黑水明国优秀的官员本来就缺乏,不敢再带领更多的人一同出使了,而陈善礼还算是略读诗书也有所谋略,平日遇事还可以商量一二。

而花都这浑人若是自己走了,惹下什么事来…尤其是有心人故意煽动,花都可是有军权的,而且第二军团现在驻防自由城,所以还是把他一并带走了干脆,而且在中原,相信多了这个土著副使,很多自己不方便出面讲话的事情还是这个浑人比较方便去做。

一切准备妥当,明天就是预定出航的日子了,今晚也准备了盛大的酒宴,黑水明国在自由城中有一定品级的官员都来了,郑和也来了。

似乎丝毫看不到满桌敌视的目光,郑和大笑着坐入了席中,他的位置在朱明左首第一位。

拱了拱手,郑和用尖细的嗓音说道:“朱先生此去大明,必将受到圣上的重视,前途远大啊。”

朱明只是笑了笑:不被玩残就算好的了,还前途远大,当下说道:“那也要郑公公多在朝中照拂一二,我们蛮荒小国,见识不多,到时候不要闹了笑话才好。”

“好说,到时朱先生为大明在西洋开疆拓土,功在社稷啊!”

座中众人又是眉毛倒竖起来:种树的时候没见你出任何力气,倒是摘桃子你蹦的高啊。连王铜这样的老实人都坐不住了。

就在群臣正要纷纷跳出来,来一场舌战时,一串侍从侍女手端食盘走了出来,暂时止住了大伙的话语。

就这样,酒宴在这样不尴不尬的气氛中进行着,所有的人都是埋头吃上一点东西,然后大眼瞪小眼,千言万语堵在心中却又说不出口。

郑和这样的人精怎么会看不出这个势头,今晚来赴宴本就是给朱明一个面子,做了这么老大一会儿,表面功夫也做得差不多了,当下便站起来拱手告辞。

朱明也不多做挽留,只是一直在郑和送到了宫外,现在郑和倒是不住在船上了,他与部分的舰队官员住在船村港中一处客栈之中,虽然不合规矩,但人家不愿意住到你安排的宫舍中,也不好强求了。

回到酒宴中,大厅中的气氛已然热烈的起来,到处都是急红眼了的官员在排着桌子大骂。

什么大明仗势欺人,欲灭我国啦,什么伪君子真小人啦,这倒不像是送行一国之主的酒宴,更像一个菜市场,闹哄哄的。

“行了行了,静一下,事已至此就没什么好再说的了,而且我这一去又不是不回来了,短则半年,多则一两年我就回来了,到时候把中原的能工巧匠多带些回来。”

“朱大成,你不是一直想不明白白瓷为什么洁白如玉青瓷温婉如水吗,这次我给你捎上百八十个制瓷大师回来。”

“赵庆你不是一直想要发展陆上的骑兵吗,这边太热,马种可能不适合,汗血宝马就算了,但那北边大漠的骑术高手我给你找上一个营回来。”

“还有陈三福,这次你看到这宝船了吧?想不想要几艘,放心,等我回来大伙就开工造,到时候我们不光要独占这南洋,天方也都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

朱明一个个的人点过去,几句话说的大家心中的沮丧一扫而空,似乎朱明此次北上就是去挖大明墙角去的。

一席酒酣微醺,直喝到敲了三更,这些黑水明国的统治阶级们才互相搀扶着散去,朱明也眯了一会儿,该准备的该安排的都已经做好了,接下来这黑水明国的发展就不是自己能直接掌握的了。

第二天,在号角和鼓点声中,船村港中张灯结彩,欢送自己的国主前去中原朝贡,这一年是泽汉二年,也是公元1405年。

郑和王景弘也是下了船远远的迎接朱明一行,大家一团和气互相见礼,占城王子才十四五岁,对朱明似乎也有很好的印象,也随着大明船队的一行人一起在港口迎接朱明,与朱明互相作揖见礼。

朱明这一百人多的使团倒也称不上如何的庞大,终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带着三五百人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