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太宗(套装全3册)-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盖苏文闻知唐军攻破辽东城直逼安市城,安市城又为平壤的最后一道坚固屏障,他不敢忽视,遂调派举国兵马来此会战。他调北部耨萨高延寿、南部耨萨高惠真率十五万高丽兵来救安市。李世民在安市城西扎营之时,此两路军分别进至离安市四十里处。

是夜,月色皎洁,将大地洒成一片银白。李世民不顾征途劳累,带领长孙无忌、李道宗、李世等人骑马前去观察安市城防。他们一路驰骋,来到安市城西的一座小山上,此处可将安市城防尽收眼底。

安市城内有居民八万口,另有胜兵三万。其城坚固无比,比辽东城更胜一筹。

李世民眼望城内灯火,对其他人道:“朕在国内,亦知安市城大名。盖苏文之乱,这安市城主不服。其凭借城险兵精,加上自身颇有才智,作战勇猛,不听盖苏文号令。盖苏文领兵来讨,在此交战十余日而不能下。盖苏文无可奈何,只好答应城主继续镇守此城,并给予其许多特权。”

李道宗恭维道:“皇兄在京,犹知千里之外发生之事。”

李世民道:“朕欲伐高丽,已准备了年余时间,对其发生之事,当然要事事关心。”

长孙无忌道:“陛下,若安市被破,此去平壤即变成通途,算着时间,冬日前即可解决高丽之事。”

李世比较持重,说道:“六月已经过半,陛下刚才说了,安市城险兵精,急切难攻。另外,斥候来报,高丽二路兵马来援安市,其扎营之处离安市仅四十里,眼前有恶仗在即,还是稳妥为要。”

李世民点点头,问李世道:“世兄,我们眼前有坚固的安市城,在其后又有二路高丽援军,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

“臣意目前以打援为主,为了防备城中守兵逸出,可拿出少许兵力围城。其余大部兵马,全力对付高丽援兵。”

“就这么办。道宗,这围城之事,由你带领三万兵马来应付。三万对三万,你觉得能行吗?”

“请陛下放心,臣弟带领三万兵马重点围其城门,另设疑阵疑兵,使城内高丽人不敢妄动。臣再将抛石车、撞车使上,更使高丽人胆战心惊,绝不敢出城一步。”

“那好,安市城就暂且交给你了。待我们打败敌方援兵,再回头对付安市城。”

李道宗躬身答应。

李世民遥望南天,只见空中星光闪烁,一颗流星划过星空,悠忽不见,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他在那里沉思片刻,转对李世道:“世兄,你若是高延寿,将如何与我对阵呢?”

李世未想过此问题,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李世民接着道:“我刚才替高延寿、高惠真筹下三策。其引兵直前,以安市城为垒,据高山为险,这样有安市城中粮草接济,可以与我军展开持久战。其间,他们再遣手下来纵掠我军牛马,以阻断粮草供应。我们远行千里,利在速战,若与其相持难以攻下,归去时又有泥淖阻路,如此就陷入两难境地。此为上策。”

众人皆点头,这种战术是李世民多次使用过的,且每次都收到奇效。

“中策,其携安市城人口尽数连夜远逃。至于下策,则是其不自量力,来与我交战。众卿,你们可拭目以待,高延寿、高惠真必取下策,也必为我生擒。”李世民如此说话,显示其十分自信,认为攻破安市城及克平高丽为手到擒来之事。

李世心中忽然晃过一丝忧心,其时已为六月下旬,再过两个月天气就要逐步转凉。此去平壤,还有相当距离,何况眼前还有一场恶战在即,想要克平高丽,时间毕竟有些太仓促。他将嘴张了张,又想李世民心情正好,正是大战前夕,就将想说的话又咽了下去。

李世民又布置道:“高延寿、高惠真离此四十里处屯兵,我恐怕他徘徊不前。明日,我们大军缓缓行动,可派阿史那社尔引千余突厥兵前去诱敌。”

一条打援之计已确定下来,他们趁着夜色,驱马返回驻地。

李世民在那里为高延寿筹划计策,高丽军中亦有高人。此人名为孙代音,官名为对卢,此时正向高延寿献计。

孙代音言道:“高耨萨停兵至此,意欲何为?”

耨萨之官类似于国内诸道大使,与诸道大使相比,耨萨手下有诸多酋长,又掌握有胜兵,集军民于一体,权力极大,不像大唐诸道大使那样实为虚职。高延寿在诸耨萨中实力最强,盖苏文对他也另眼相看。

高延寿很干脆地答道:“莫离支令我等前来援救安市,即是要击退唐军。我军加上安市守军近二十万人,人数上优于唐军,我们自然要迎头痛击。”莫离支为盖苏文自立之官名。

孙代音摇头道:“高耨萨若如此布兵,正合大唐皇帝的心意。”

“怎么会合了他的意思?”

“当今大唐皇帝,即是昔日秦王。此人为秦王时东征西讨,剿灭群雄,即皇帝位之后又刚柔相济,使四夷宾服,可见其有旷世之才。他如今率国内精兵来征我国,其志在必得,若与其硬抗,不能胜也。”

“如你所言,我们难道就此束手就擒吗?”

“当然不能束手就擒!我听说昔时秦王好用持久之战,以此收到奇效。”

“是的,我也听说过他好凭坚城据守,来拖延对方,然后觑准时机猛然一击。”高延寿点头赞许。

“对呀,耨萨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也吃吃苦头。”

“你让我们全体人员入安市据守吗?那怎么行?城中粮草毕竟有限,难以保证近二十万人的供应。”

“二位耨萨其实不用入城据守,可依山险处扎营,与安市互为犄角之势。这样,城中粮草充足可供己用,我们二路大军有后方供应,就有了持久战的资本。这样旷日持久与唐军相持,不主动出兵与其决战,再分遣奇兵断其粮道。待凉风渐起,唐军缺粮定会觅归路,耨萨此时再全力出击,破唐军必矣。”

高延寿摇头道:“此计不妥。莫离支令我等前来迎战,是让我们将唐军驱出境外,不能任其长期在国内驻扎。你忘了,这里非关中土地,唐军不能随心所欲,相对而言,我军却能腾挪自如。”

高延寿最终没有采纳孙代音的意见。

第二日一早,阿史那社尔率千余突厥兵来此骚扰。他们经历大半夜的行军,已然十分疲惫,身上落满了尘土。高延寿登高一望,看到唐军如此情状,笑对孙代音道:“唐军精兵就是这般模样么?哈哈,简直不堪一击!”

孙代音提醒道:“秦王惯好诱兵之计,眼前仅有千余人,耨萨不可不防。”

高延寿本来亦为睿智之人,然见唐军深入本国腹部,四周皆是高丽之人,心中就大意起来。他们认为唐军如此做实犯了兵家大忌,高丽举国相攻,定能打败唐军。他对孙代音的提醒不以为然,斥道:“什么诱兵之计?我挥师西进,唐军难挡其锋,其大队人马我尚且不惧,又怕什么引诱之兵?”他说罢,号令二万兵马为前锋,意欲将来搦战的千余突厥兵斩杀干净,随后兵马依序前出,今日内要将营寨扎在安市城前。

阿史那社尔看到高丽兵倾营而出,心中大喜,知道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遂命令从人且战且退,与敌方保持接触,日暮时分将敌方引到西岭前。

李世民此时带领大队人马以西岭为中心排开阵势准备迎战。正午时分,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等人登上西岭顶峰,观察山川形势,寻找可以伏兵及出入之所。李世民观察了片刻,转对众将道:“日暮时分,高丽大队兵马会蜂拥而至。朕多年来未曾点兵,你们以为可用何策制之?”

李世民出此言显然是故作谦虚,其即位以来固然未典兵出征,然每次战事皆是其事先筹划而成。李世等人深明此节,多年来秉承大事由李世民亲自来定,战事细微之处方自主处置的方针。

长孙无忌答道:“臣听说战事之前,须观察士气情状。臣刚才行经各营,见士卒听说高丽人将至,皆摩拳擦掌,拔刀结旆,喜形于色,此必胜之兵也。士气如此,陛下又亲历险境,身先士卒,更能激起将士斗志。多年来,凡出奇制胜之策,皆出于陛下圣谋,诸将不过奉旨成事而已。今日之事,还要乞陛下指点玄机。”长孙无忌说完,李世等人急忙表达相同的意思。

李世民为秦王时征讨四方,每临战事皆召开战前会议,让众人献计献策,然后采纳其中有益成分,再定交战方针。如此,李世民声名鹊起,天下之人皆认为打了胜仗为李世民一人的功劳。可悲的是,李世民现在也喜欢听别人恭维自己,以为普天之下以自己的军机兵法最为超卓。他现在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心里非常舒坦,觉得确实如此,不禁笑容上脸,然口中还是谦虚道:“诸卿如此说,实在过于推重朕。临阵之事瞬息万变,以一人之智决之,难免失于简单,朕还是要与大家共同商量方为稳定。”

李世民不待众人说话,指示前方道:“朕意已决,今夜要将战事布置停当。世兄,你可带领步骑一万五千人在西岭山前布阵,直接面对高丽来军。无忌,你可带精兵二万,今夜自山北出于峡谷,以冲其后;朕自带其余兵马,偃旗息鼓,隐于西岭之上。明日,你们二路兵马前后夹击,定会搅乱其阵,朕俟其阵乱,即带领士卒自高而下,勇猛冲锋,则此战胜局已定。”

众将纷纷答应。

李世民又转对许敬宗道:“诸事停当,还要来一点疑兵之计。许卿,你立刻拟旨一道,派人送给高延寿及高惠真。”他口中不停,将此旨大意说出来,许敬宗候在身侧急忙记录,将旨拟成。李世民阅后增删数字,此旨即成。其中写道:“朕以尔国强臣弑其主,故来问罪;至于交战,非吾本心。今入尔境,盖苏文不来迎接不送军需,所以攻取数城,以示惩戒。若尔国能修臣礼,则可将此数城归还。”

李世民如此写,其实想懈怠高延寿、高惠真之心,让其松懈防备。

黄昏时分,高丽兵进至西岭山下。斥候来报,说高丽兵行动迟缓,其前锋已到山前,其后军犹在营地,这样首尾相连竟达四十里。李世民闻之大喜,说道:“其阵呈长蛇,我击其一点,敌军必乱,此战定会大胜。”

第二日是一个阴沉沉的日子,李世五更造饭,让将士饱餐一顿,平明时分将一万五千人马排列整齐。

高延寿、高惠真夜半时随中军到了西岭山前,他们一觉醒来,就见唐军在山前列阵。高延寿登高望临,发现唐军仅有万余人马,遂对左右言道:“哼,仅这点儿兵马,如何是我对手。”

孙代音提醒道:“唐军至少有十余万兵马,须防其另有埋伏。”

“埋伏?他们十余万兵马行来,要去镇守攻下来的城池,还要拿出重兵围困安市城,其战线已拉得过长。南方海边,其舟师被困在那里一动不动,李世民还有多少兵马?眼前为一片开阔地,他们无处藏身,就是有援兵来,我也不惧。”高延寿说罢,即号令全军向前压过去。李世看到高丽兵开始进攻,传令所部稳住阵脚,拿出弓箭却敌。唐兵最前列人人手持巨大的盾牌,挡住来袭之箭,后面之人排列成十余列,每两列为一组,一组站立将长箭发射出去,然后蹲下装箭,另外一组开始射箭。他们轮番射出箭羽,只见那如雨似的箭杆一拨拨地飞向对面,阻住了高丽人前进的势头。

昨夜,李世民向众将面授机宜,让李世列阵后不急于进攻,想法拖住敌人,待长孙无忌从背后进攻后,再相机出动。李世现在令人张弓射箭却敌,正是为了等待长孙无忌带领的二万人出现。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箭矢渐稀,高丽人步步紧逼,唐军压力顿时沉重。李世回头向山上望了一眼,只见那里浅草低伏,毫无动静。他知道,李世民也在那里等待长孙无忌杀过来。

蓦地,高丽人后方有了喊杀声,只见那里尘土飞扬,喊杀声中夹有刀枪的撞击声。李世知道,长孙无忌通过夜行军,已经绕到敌军背后,开始猛然切入敌阵。李世见状,号令手下撒开盾牌,令马军在弓箭手的掩护下向前进击。

高延寿看到唐军从后方冒出身影,转对孙代音道:“看来你所虑不错,李世民果然诡计多端。一夜之间,他竟然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将兵马运至我身后,想对我来一个前后夹击。然他忘了,他这点儿兵马能成何事?唐兵又不是三头六臂,能够以一当十吗?”

孙代音言道:“李世民用兵,不拘于常式。他往往随战场形势变化而另出新招,像他坚壁持久战后,观敌方疲惫,即猛然出击,初胜后不给敌方一点机会,往往一追到底。其与宋金刚交战,就使用了这种方法。耨萨,我观前来参战唐兵,人数不足五万,李世民定有厉害后招,我们不可不防。”

高延寿此时方信孙代音之能,急急问道:“他还有什么厉害招数?”

孙代音摇摇头,说道:“唐军还有什么后招,我一时猜测不出。为今之计,我军应及时收缩战线。耨萨请看,我军如长蛇似也,极易被唐军断成数截,再各个击破。”

高延寿稍微一想,不禁大惊:“是了,我仓促对阵,已犯了兵家大忌。”他转身与高惠真商议,并当即传令在场之兵竭力抵挡唐军的夹攻,后续来兵不直接投入战斗,让他们加快行进速度,速速到中军会齐。

说时迟,那时快,高延寿、高惠真刚刚把手令传出去,就听西岭山上三声炮响,三团黑色的烟雾在山顶上弥散开来。只见西岭山上突然冒出大量唐军,他们大声呐喊,手舞刀枪剑戟冲下山来。

这些人正是李世民所带人马,李世民刚才在山顶上看到长孙无忌准时抢入敌阵,与李世所带兵马遥相呼应,夹击之势已成,遂令人放炮,开始大举攻击。

从山上抢下来的唐军中,李思摩一马当先,带领数百名突厥兵快速越过李世的战阵,冒着敌方射来的箭雨,想抢入敌阵撕开一个缺口。李思摩奋力挥刀拨开袭来的箭矢,眼见已抢到敌人面前。这时,一只长箭挟着风声劈面射来,“噗”的一声透入李思摩左胸,他眼前一黑,顿时倒在马下。

李世、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等人看到李思摩冒险撞向敌阵,知道其行凶险,遂招呼大队人马相继跟进。高丽兵遭到前方夹击,现在又受到前方唐军的猛压,难以撑持,队形愈加散乱。

李世民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