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辨寒证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机体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过食寒凉生冷,阴寒内盛所致。
【临床表现
各类寒证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喜
暖,面色
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
稀溏,舌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机制分析】由于寒邪遏制阳气,或阳虚阴寒内盛,形体失却温煦,故见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暖、蜷卧等症;寒不消水,津液未伤,故口不渴,痰、涎、涕、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澄澈清冷,苔白而润。
【辨证要点
本证的临床辨证要掌握以下两点。
①本证以阴寒内盛或阳气不足为主要病机。
② 以恶寒喜暖、肢冷蜷卧、面白、分泌物及排泄物清稀、舌苔白滑等症状为辨证依据。
感受外界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所致,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多为实寒证;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偏胜者,多为虚寒证,即阳虚证。寒邪袭于肤表,多为表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阳气亏虚所致者,多为里寒证。临证常见的寒证有实寒证和虚寒证两大类,按部位分又有表寒证和里寒证不同。
二、辨热证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机体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热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事劳伤,劫夺阴精,阴虚内热等所致。
【临床表现】各类热证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
血,大便干,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
【机制分析】由于感受热邪而致阳盛,产热过剩,所以有发热、恶热、面红目赤、舌红苔黄,涕液稠黄、脉数等热象。热胜则伤津,所以有口渴喜冷饮、便干尿少之症。热邪迫血妄行,所以有吐血、衄血等出血症状。
【辨证要点】临证时要掌握以下辨证依据:
①本证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
②以发热、恶热喜凉、面红、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为辨证依据。
③热伤津液,故渴喜冷饮、大便干、尿少色黄、舌干少津等症状亦可作为辨证的参考依据。
④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故衄血、吐血等出血症状亦可见之。
⑤寒证热证的鉴别: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若病人恶寒喜暖、口不渴、面色白、四肢逆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则属寒证。若病人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色红赤、四肢灼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
热证又有实热证、虚热证、表热证、里热证的不同,各脏都有实热和虚热证候,但各有不同,临证时要加以区分。
三、辨寒证热证关系
寒证与热证虽有本质的不同,但又互相联系,既可在同一病人身上出现,表现为寒热错杂的证候,又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危重阶段,有时还会出现假寒或假热的现象。
( 一)辨寒热错杂关系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热交错同时出现者,称为寒热错杂。常见的有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
辨上热下寒证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如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上热证,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之下寒证。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
辨上寒下热证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寒,下部表现为热的证候。如既有胃脘冷痛、呕吐清涎之寒证,又同时出现尿少色黄、尿频尿痛之热证。此为胃中有寒、膀胱有热的上寒下热证。
辨表寒里热证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多见于素有
内热,又外感风寒;或外寒入里化热而表寒未解的病证。由于里热所在部位不同,故各类表寒里热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烦躁、口渴、尿黄、脉浮紧。
辨表热里寒证指热在表而寒在里的证候。多见于素有里寒,又外感风热;或因表热证误下而脾阳耗伤。临床上既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的表热证,同时又出现大便溏泄、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的里寒证。
上述寒热错杂证,除分清表里、上下、经络、脏腑之外,还必须分清寒热孰多孰少和主次先后。(二)辨寒热转化关系
辨寒证转化为热证原本是寒证,后出现热证,热证出现时寒证特点消失的转化过程,即是寒证转化为热证,多因机体阳气偏盛,寒邪从阳化热所致;也可因治疗不当,过服温燥药物而致。例如外感寒邪,开始为表寒证,出现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临床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寒邪入里化热,恶寒症状消失,继而出现壮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洪大等症状,表明证候已由表寒证转化为里热证。
辨热证转化为寒证原本是热证,后出现寒证,寒证出现
时热证特点消失的转化过程,即是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因邪盛正
虚,正不胜邪,功能衰败所致;也可因误治失治,损伤阳气而致。这
种转化有缓有急,如热痢日久,阳气日耗,转化为虚寒痢,这是缓慢
转化的过程。再如高热病人,大汗不止,气随汗泄,或吐下过度,阳
随津脱,出现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虚寒证(亡阳),此属急骤转化的过程。
寒热证的相互转化,说明疾病本质发生了变化。它能反映邪
正盛衰情况,由寒证转化为热证,是机体正气尚盛,寒邪郁而化热;
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属邪盛正虚,正不胜邪。
( 三)辨寒热真假关系
当寒证或热证发展到极点时,有时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
一些假象,即所谓、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寒极似热”“热极似寒”这些假象常见于病情危笃的严重关头。若不细察,易于误诊而危及生命。
辨真寒假热证(寒极似热)即内有真寒而外现假热的证
候。病人的临床表现是身热、口渴、面赤、脉大等,似是热证,但仔
细观察,身虽热而反欲近衣被取暖;口渴但不欲饮,或喜少量热饮:
面虽赤但颧红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脉虽大却按之无力:同时
还有四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精神委靡、舌淡苔白等一派寒
象。此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又称“阴盛格阳”。
阴盛格阳证要与戴阳证加以区别。戴阳证是指体内阴寒过
盛,阳气被拒于外,内真寒外假热的危重病证。主要因下元虚衰,
真阳浮越所致。其临床表现是:浮热、两颧色淡红如妆、游移不定,
或口鼻作衄
,或口燥齿浮、口渴但喜少量热饮、手足躁动不安、足胫
逆冷、脉浮大、按之空虚无力,或微细欲绝。其辨证要点是:身虽热
却喜盖衣被,口虽渴但饮水不多且喜热饮,或漱水不欲饮,手足躁
动但神志清楚,脉虽大但按之无力。
辨真热假寒证(热极似寒)即内有真热而外现假寒的证候。病人的临床表现是四肢厥冷、脉沉等,似是寒证,但手足冷而身体灼热,不恶寒而反恶热;脉虽沉却数而有力;并见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等一派热象。这种手足厥冷、脉沉为假寒象,是由于内热炽盛,阳气郁闭,不能外达所致。内热才是疾病的本质,即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又称“阳盛格阴”、
“阳厥”、。则肢冷愈严重,即所谓“热深厥
“ 热厥”并且其内热愈盛,
亦深”。
寒热真假的鉴别:辨别寒热之真假,除了解疾病的全过程
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体察。首先,假象多出现在四肢、皮肤
和面色等方面,而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内在表现则能如实反
映疾病的本质。故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等作为诊断的依
据。如舌质的淡白与红绛、润与燥、口渴与否、脉之有力与否、小
便清长与色黄量少等。其次,假象与真象的面赤和肢冷是有区
别的。例如假热的面赤仅在颧颊上,颜色浅红而娇嫩,浮露于皮
肤,时隐时现;真热的面赤是满面通红。再如肢冷,假寒之肢冷
却反不欲近衣被,并伴有胸腹热炽,按之灼手;真寒的肢冷可并
见身体蜷卧,欲加衣被。
总之,假象是疾病的表面现象,真象是疾病的本质,辨证时应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四、辨寒证热证与表证里证的关系
寒证热证与表证里证的关系有表寒证、表热证、里寒证、里热证等多种证候。(一)辨表寒证表寒证指寒邪袭表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舌淡苔薄白
润,脉浮紧。【机制分析】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收引凝滞,所以寒邪侵袭肌表皮毛,气机收敛,肌肤汗孔关闭,体表失温,所以病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出。肌表经脉因寒收引而不畅,故头身疼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均为表寒应有的症状。
辨证要点】临证分析时要掌握以下要领:
①本证以寒邪袭表,卫气被郁,腠理郁闭为主要病机。
②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等症状为辨证依据。(二)辨表热证表热证是指风热病邪侵犯肌表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春夏外感病。【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或有汗,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
【机制分析】因热为阳邪,具有开泄、升散之性,所以症见发热而微恶风寒,有汗出之症。舌边尖红,脉浮数均为表热证特有症状。
【辨证要点】对本证的辨识要掌握以下要领:
①本证以风热袭表,肺卫失宣为主要病机。
②以发热重,恶寒轻,或有汗,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证依据。
综上所见,寒热证辨证法,是指辨别疾病性质属寒属热的一种辨证方法。疾病的发生无外乎是机体阴阳失调,寒证和热证则反映了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的实质,《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素问
调经论》也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阴盛或阳虚的表现即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即为热证。辨证要点:寒证即为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体征,热证为一组有热象的症状和体征。寒证与热证的区别点主要表现在对寒热的喜恶、口渴和不渴、面色的白赤、四肢的冷热、大小便的质地及舌象、脉象的变化。一般分为表寒证、里寒证、表热证、里热证。
寒证与热证虽有阴阳盛衰的本质不同,但在疾病过程中可以错杂出现,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还可相互转化,如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以及出现寒热真假,如
真寒假热,真热假寒,故应注意鉴别。寒热辨证方法可用于对各科疾病的辨证。还应与恶寒、发热的症状相鉴别。


虚实辨证方法
何谓虚实辨证方法?虚实辨证方法适用范围如何?其具体内容、辨证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各部内容的临床意义各是什么?这些都是本单元要讨论的内容。
虚实证辨证方法,是指辨别疾病邪正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虚,是就正气而言,指正气虚,即人体的正气(包括精、气、血、津液等)不足。实,是就邪气而言,即邪气亢盛有余,凡正气虚所产生的证候属虚证,邪气亢盛有余所产生的证候为实证。二者诊断依据及区别为病程的长短、体质的强弱、精神的好坏、声息的强弱、疼痛喜按拒按、热势的高低、恶寒的轻重、舌质的老嫩、舌苔的多少厚薄及脉象有力无力。一般来说,虚证时邪气也不亢盛,实证时正气尚未虚弱,但临床上也常见虚实错杂及转化,如实证夹虚、虚证夹实、虚实并重。虚实还与表里寒热相联系,形成多种证候,常见有表虚证、表实证、里虚证、里实证、虚热证、实热证、虚寒证、实寒证,应注意鉴别。
本法可用于对各种疾病的辨证。
一、辨虚证
辨虚证指对人体正气不足,导致机体抗邪能力降低、生理功能
减退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所致,但以后天失调为主,如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逸过度,房事不节,产育过多,久病失治等原因,损伤人体正气均可成为虚证。虚证包括精、气、血、阴、阳、津液不足,以及脏腑各种不同的虚损。
临床表现】各种虚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面色淡白
白或萎黄,精神委靡,身倦乏力,形寒肢冷,自汗,大便稀溏或滑
脱,小便清长或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无力或弱,或形体消瘦
颧红,五心烦热,盗汗,潮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机制分析】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很难用几个症状全
面概括,各脏腑虚证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临床一般是以久病、势缓
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故《难经
四十八难》有“缓者为虚”“出者为虚”《类经
、的说法,
疾病类》亦说:“内出之病多不足,如七情伤气,劳倦伤精之类也。”虚证总以机体反应性降低为特征。
【辨证要点】临证辨识虚证时要从以下两方面思路入手:
①本证以正气不足,机体功能衰退为其主要病机。
②临床表现以五脏气血阴阳亏虚为主。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其具体辨证内容详见气、血、津、液、阴、阳病辨证和脏腑病辨证的相关内容。
二、辨实证
辨实证指对外邪侵袭人体,邪气亢盛有余,或体内病理产物(痰饮、水湿、淤血等)蓄积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实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二:一是六淫或疫疠之邪侵入人体,正邪剧争所致;二是脏腑功能
失调,代谢障碍,气机阻滞,水湿痰饮内停,淤血内阻,或宿食、虫积
等停滞体内所致。由于外邪性质与致病的病理产物不同,故临床表现各异。
临床表现】实证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常见的有:高热,胸
闷烦躁,甚至神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