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语译注-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文】 
9?22 子曰:“苗而不秀(1)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1)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 

【译文】 
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评析】 
这是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有的人很有前途,但不能坚持始终,最终达不到目的。在这里,孔子还是希望他的学生既能勤奋学习,最终又能做官出仕。 

【原文】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评析】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原文】 
9?24 子曰:“法语之言(1),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2),能无说(3)乎?绎(4)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5)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1)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 
(2)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 
(3)说:音yuè,同“悦”。 
(4)绎:原义为“抽丝”,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 
(5)末:没有。 

【译文】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评析】 
这里讲的第一层意见是言行一致的问题。听从那些符合礼法的话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而真正依照礼法的规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问题的实质。第二层的意思是忠言逆耳,而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则应加以仔细辨别。对于孔子所讲的这两点,我们今天还应借鉴它,按照这样的原则去办事。 

【原文】 
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 

【注释】 
(1)此章重出,见《学而》篇第一之第8章。 

【原文】 
9?26 子曰:“三军(1)可夺帅也,匹夫(2)不可夺志也。” 

【注释】 
(1)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2)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译文】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评析】 
“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原文】 
9?27 子曰:“衣(1)敝缊袍(2),与衣狐貉(3)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4),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注释】 
(1)衣:穿,当动词用。 
(2)敝缊袍:敝,坏。缊,音yùn,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3)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4)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音zhì,害的意思。臧,善,好。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评析】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又批评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 

【原文】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原文】 
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评析】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原文】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注释】 
(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2)立:坚持道而不变。 
(3)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原文】 
9?31 “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2)。岂不尔思,室是远而(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 
(3)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译文】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乡党篇第十 

【本篇引语】 
本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如孔子在面见国君时、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原文】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1)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 

【注释】 
(1)恂恂:音xù,温和恭顺。 
(2)便便:辩,善于辞令。 

【译文】 
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原文】 
10?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1)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2)如也。君在,踧踖(3)如也,与与(4)如也。 

【注释】 
(1)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温和快乐的样子。 
(2)訚訚:音yín,正直,和颜悦色而又能直言诤辩。 
(3)踧踖:音cú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4)与与:小心谨慎、威仪适中的样子。 

【译文】 
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原文】 
10?3 君召使摈(1),色勃如也(2);足躩(3)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4)如也。趋进,翼如也(5)。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注释】 
(1)摈:音bìn,动词,负责招待国君的官员。 
(2)色勃如也:脸色立即庄重起来。 
(3)足躩:躩,音jué,脚步快的样子。 
(4)襜:音chān,整齐之貌。 
(5)翼如也:如鸟儿展翅一样。 

【译文】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原文】 
10?4 入公门,鞠躬如(1)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2)。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3)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4),逞(5)颜色,怡怡如也。没阶(6),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注释】 
(1)鞠躬如:谨慎而恭敬的样子。 
(2)履阈:阈,音yù,门槛,脚踩门坎。 
(3)摄齐:齐,音zī,衣服的下摆。摄,提起。提起衣服的下摆。 
(4)降一等:从台阶上走下一级。 
(5)逞:舒展开,松口气。 
(6)没阶:走完了台阶。 

【译文】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原文】 
10?5 执圭(1),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2),足蹜蹜(3),如有循(4)。享礼(5),有容色。私觌(6),愉愉如也。 

【注释】 
(1)圭: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举行典礼时,不同身份的人拿着不同的圭。出使邻国,大夫拿着圭作为代表君主的凭信。 
(2)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 
(3)蹜蹜:小步走路的样子。 
(4)如有循:循,沿着。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一样。 
》》》(5)享礼:享,献上。指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使者受到接见后,接着举行献礼仪式。 
(6)觌:音dí,会见。 

【译文】 
(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评析】 
以上这五章,集中记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他在朝廷上,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原文】 
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1),红紫不以为亵服(2)。当暑,袗絺绤(3),必表而出之(4)。缁衣(5),羔裘(6);素衣,麑(7)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8)。必有寝衣(9),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10)。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11),必杀之(12)。羔裘玄冠(13)不以吊(14)。吉月(15),必服而朝。 

【注释】 
(1)不以绀緅饰:绀,音gàn,深青透红,斋戒时服装的颜色。緅,音zōu,黑中透红,丧服的颜色。这里是说,不以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颜色布给平常穿的衣服镶上边作饰物。 
(2)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古人认为,红紫不是正色,便服不宜用红紫色。 
(3)袗絺绤:袗绤,音zhěn,单衣。絺,音chī,细葛布。绤,音xì,粗葛布。这里是说,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 
(4)必表而出之:把麻布单衣穿在外面,里面还要衬有内衣。 
(5)缁衣:黑色的衣服。 
(6)羔裘:羔皮衣。古代的羔裘都是黑羊皮,毛皮向外。 
(7)麑:音ní,小鹿,白色。 
(8)短右袂:袂,音mè,袖子。右袖短一点,是为了便于做事。 
(9)寝衣:睡衣。 
(10)狐貉之厚以居:狐貉之厚,厚毛的狐貉皮。居,坐。 
(11)帷裳: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制作,不加以裁剪。折叠缝上。 
(12)必杀之:一定要裁去多余的布。杀,裁。 
(13)羔裘玄冠:黑色皮礼貌。 
(14)不以吊:不用于丧事。 
(15)吉月:每月初一。一说正月初一。 

【译文】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原文】10?7 齐(1),必有明衣(2),布。齐必变食(3),居必迁坐(4)。 

【注释】 
(1)齐:同斋。 
(2)明衣:斋前沐浴后穿的浴衣。 
(3)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指不饮酒,不吃葱、蒜等有刺激味的东西。 
(4)居必迁坐:指从内室迁到外室居住,不和妻妾同房。 

【译文】 
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原文】 
10?8 食不厌精,脍(1)不厌细。食饐(2)而餲(3),鱼馁(4)而肉败(5),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6),不食。不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