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_净素道人-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帝的问题其实是人间的问题;永恒的问题其实是现实的问题。哲学家说,有了死亡,人们向往的一切东西,名声、金钱都成了渺小的事情。这实在是太不对了,正因为有了死亡,那一切才如此重要甚至神圣,否则人们可以无限等待。我们是时间之中的小人物,在这之前或者之后,就什么也不是了。
人一辈子踏中一步,满盘皆赢,否则满盘皆输。这输赢之间的差别,不是钱可以测量的。人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好处直往你身上钻,挡都挡不住。什么叫踏中一步?就是要跟上一个关键人物。一个小小的科长、处长,省委组织部门不会管吧,全凭掌门人的一个念头,他的一个念头,就是你的两重天,你说重要不重要?
几乎每一个有了进步机会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机会是谁给的,自己的根本在哪里,是谁在对自己负责,而且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机会。公事公办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个人化的时代改变了权力存在的方式。于是人们知道自己应该感谢谁、报答谁。世界上的利益就是这样分配的。权力左右着资源分配,谁还敢于说自己无需在分配中得到照应?照应不照应的结果是天上人间。
人人都想抓别人的把柄,又都怕自己的把柄被别人抓去了。
谁到了那个份上都会得到一份相应的利益,这是游戏规则。有了这点东西也就上了轨道,入了局,就得按规则办事,否则就要出局。身份不同了,在结构中的利益关系也就不同了,想法自然也不同了。到了那个份上,谁也得变。这种立场决不是一种良心和公正的逻辑能够摧毁的。
反正要得罪一头,总不能得罪大头吧。如果有人能给你一切,又有人一切都不能给你,你说你凭着良心就站在后面这个人的立场上,这可能吗?
要让那些关键人物欠下自己的人情,欠得越多越好,要让他们感到歉疚,这样他们就被套住了,以后自然会有回报。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要什么有什么,另外一种人要什么没有什么。世界其实是设计者为自己设计的。要求设计者设计游戏规则时不考虑自己的需要,那符合人性吗?权力唯一难以达到的地方就是更高的权力。
大地方看得细,小地方看得粗,这才是战略家。解决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切问题,所以政治家从来不为枝节问题而焦虑。
人是个可怕的东西,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甚至一点面子,就不怕要别人作出重大牺牲。希望世界凭良心来运作那就太可怕了。凭良心?说凭良心这个话本身就是没有良心。良心只在少数人的少数情况下才是有效的。凡事说凭良心那不但是幼稚,简直就是欺骗。人在不凭良心的时候根本不会意识到良心还是一个问题,个人的欲念和情感趋向已经把良心重重叠叠地遮蔽起来。
掌了权就有了特殊权威的要求,自尊心极度敏感,除了上级,其他人谁碰一下都是不行的。同时也有了特殊利益的要求,最中抓着资源,谁不想多分点给自己?有特殊权威、特殊利益就有了特殊标准,自己就是标准,就是价值尺度。为了维护这个标准,就千方百计把别人的嘴巴封起来。
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不能太相信自己,自己是人,是人就有弱点有偏见,有特殊利益的冲动。
世界上的事情,有几件是从道理出发的?上面的人只知道讲政策,可这些政策在下面操作起来难度有多大,他们就不管了。
有了更高位置的人就该有更多的利益,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不论用什么方式,这一点一定要体现出来。这也是游戏规则。路径可能有千千万,目的只能是一个。你要堵别人的路,就违背规则了。说到底,道理是道理,事情是事情,碰上了事情,道理说上千千万又万万千也没有用,最后还是要回到那个唯一的结果上来。
一切好处都以职位为标准,向权力集中,这就是官本位的逻辑。领导和群众都心照不宣,配合默契,这也成了一条游戏规则。
在白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有一个灰色地带,这是权力者的利益空间,又是他们的运作空间。这个空间经过他们长期的安排,已经形成默契,众志成城,铜墙铁壁,想打破是不可能的,利益就是利益,就是生存空间。争取空间的冲动是人生的大根本,不是几条道德可以压制、几点理性可以约束、几个榜样可以说服的。在重大的利益面前,大道理说得再多也没有用。这不是谁道德不道德的问题,更不是懂不懂道理的问题。利益关系不同,说法就不同,归根结底,说法还是要按着游戏规则来说。不要说凡人,就是上帝,只要损害了人们的利益,他们也会有勇气站到上帝对面去。
机关是干什么的?是全体公众委托他们为公众服务、管理社会秩序的,包括管理企业。他们是花钱的部门,但钱只能源于国家税收;而以挣钱为目的的机构只能是企业。如果机关一边行政一边挣钱,必定会受到金钱以及金钱带来的好处的优惠,必定会以钱为中心,让一切权力为利润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定会放弃一些法定的行政职能,降低管理和服务效率,滋生腐败,同时与公众和企业争利,自己捞了好处,却影响整体经济发展,削弱国家税收。从动机上看,某些机关与企业没有多大差别,除了“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外,他们热中于各种经济活动,表面上看,是为了改善小单位的办公条件,弥补经费不足,制造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唯一和真正的企业不同的是,这些“企业式”的机关独立于市场竞争之外,利用手中的行政权、执法权、财政权、收费权强买强卖,获得比行政垄断的国营企业更大的利润。所以有人说,看看谁的生意做得最好?是机关。只赚不赔,利润走大。这就是行政机关企业化的苗头。
一个人一旦进入机关,那么他的人生就与机关联系在一起了。人生总是有奋斗目标的。在机关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几乎人人都在等待着升职,升职在机关是最大的荣誉。如果你在机关干了好多年,结果没有弄到一官半职,那么,不仅社会不承认你,就连你的配偶和亲友都会说你不行。虽然中国的官职多如牛毛,其含金量值得怀疑,但是,在机关,人们仍然把他当成一个人成败的尺子。
在机关,升职是大喜,而被撤职则是大悲。一旦进入机关,很多人的终身目标就是升职,此外别无他求。可结果呢,大多数以悲剧而告终。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在机关,官职是有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职数限制。在机关,不能大家都当局长,也不能让大家都当科长,官总得有一定的比例。如果大家都是优秀的,也不能都当官。在机关,你一生当不上官,就可能在失落中度过一生。就是你奋斗了一生当上了科长、主任之类的官,或者是再大一点的官,想想看,一生就是为了这点东西,是不是有点太可怜了?
在机关,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往往不是能力和品德,而是性格。一个人,如果性格内向、老实又耿直,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他都注定是个失败者。当然也有例外,当极少。在机关,总是说工作最重要,干好工作是最大的本领;按说,谁干得好,谁有能力提拔谁才对。可是在机关,领导就是伯乐,伯乐说谁是千里马谁就是千里马,千里马跑得快慢在其次,关键是能否被领导相中。在机关,有了职位就是人才,没有职位就是庸才。一个人长久得不到提拔,不论是什么原因,大家就会认为你不行。大家在乎的是事实,而对游戏规则之类的关键因素,却常常被忽视,或者说一些人已经对机关不公平的规则认同了。
一个人在机关工作,光靠个人奋斗往往行不通。机关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它联系到社会各个方面。在文学上,讲功夫在诗外,在机关,功夫也往往在机关之外。机关看似独立,其实它正处于社会关系网的核心。一个单位要提拔一个干部,决策者说不定会接到上百个电话和条子。一个人因为一个电话或者条子被提拔,这并不是天方夜谈。在机关,提拔干部总是要暴冷门,大家异口同声认为应该提拔的,常常提拔不了;大家想不到的人,人家会突然杀出,令人刮目相看。所以在机关,如果你除了自己有双手外,没有其他任何可以依靠的,那么就要现实一点。所以,面对不平,最好的方法就是装糊涂,千万别装明白。你要知道,沉默是金,言多必失。除非你不想在机关干了,如果你还想在机关干,最为聪明的做法就是闭嘴。
至于有的机关把职位明码实价地出售,实行市场化,这个机关就肮脏不堪了。要当这样的官,有两条就行:第一条,就是不知廉耻,一切尊严、人格、良心都不要;第二条,要有钱,大概少了还不行。因为现在官这东西处于卖方市场,热带卖官的不愁官卖不出去,所以其中的规则应该是谁给的钱多就卖给谁。如果你认为你的人格很重要,钱又不多,那么人家买官你就不必眼红。
你想举报领导以权谋私,一般成功率是很低的,这是公开的秘密,必须三思而后行。比尔。盖兹有一句名言:“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要坦然面对它”。
人和人之间是需要一种东西来润滑的,否则就只有互相摩擦、互相伤害。清高傲慢是机关干部之大忌,不尊重领导更是要不得的。
你和领导不感冒的人来往,领导对你也不会感冒。
当领导的就是使用干部,你要有胆量使用有争议的干部、要有胆量使用有错误的干部。从理论上说,衡量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可这些概念靠什么来掌握?靠的是领导的感觉。而领导对下级感觉,最重要的是能不能驾驭,能驾驭的就是好干部。
人这一生,无非是名利二字,名与利比名更重要;利留不下来,名能留下。其实,经商也能留下名,最关键的是找对自己的位置,不是经商的材料,就不要经商,不适合从政的人勉强从政,不光留不下名,反而倒可能把名给毁了。
野心也是一种动力,没有野心不能干大事,没有野心也干不了大事;野心可以把人变得更狡猾,说假话、做假事,报喜不报忧,哪一样不是被野心教唆出来的?在这个世界上,在野心勃勃的人之间,利益才是根本的纽带。
人们向来都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可是在官场,命运却掌握在领导手上。
机遇象个小偷,到来时无声无息,走时你却损失惨重。
仕途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但是每一个树枝却各不相同,有的粗壮,有的细小,有的笔直,有的弯曲。仕途一时荣誉啊。
一个没有口才的领导干部可能会因此失去“威信”,不能让人“敬畏”,甚至会让人看成不是当官的材料,这已经成为官场共识。观察很多领导讲话,不论是即兴发挥还是照本宣科,都是滔滔不绝,每次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味道。讲话成了许多领导干部的主要工作,许多领导都泡在讲话这个情结上了,讲话成为一种“官场风俗”。为了讲话,没必要开的会也要开,小会要开成大会,中层会要开成全体会。无非是为了增加听众,为他的讲话捧场,为他的口才捧场。这种开会风,讲话风也就是许多官员的工作作风,他们就是以讲话来体现工作,体现为官的“政治生命”,他们中的许多人,迷恋这个开会讲话情结,以此体现个人的政治舞台和官场活动基础。以口才体现官才,这不是一种务实的工作作风。
第十六章 官与法律
法律的本质是正义的守护神、公民的保护者。在中国,法律却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阶级压迫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这种阶级斗争的工具论,扭曲了数代人的法律价值观,直接影响了法律人士共同的法律实践。
从缺乏正义观念和公民观念的法律意识,再到无限膨胀的司法权力,中国的司法人员享有其他国家的司法结构没有的执法权力。不仅如此,在中国独特的政治背景下,中国的司法结构往往受制于党政部门,缺乏真正的独立精神,一旦有政治需要,在党政结构的压力下,极易将法律操作得变形走样。
华盛顿说过:“知识是公共幸福的最可靠的基石。”那么,作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应该是其“第一块基石”。
英国哲学家萧伯纳将法律比作“蜘蛛网”,“小虫给粘住,大虫却冲过去了。”这正是法律的不公正的最明显特征。
在社会事务中,法律永远是被动的、保守的,它规范着人们行为的法律底线,而不是抑制大家的创新热情,即“法无允许皆不行”。
法律的优点在于它的稳定性和明确性,它的优点也恰恰是它的缺点,它不能朝令夕改。在“法律至上”原则的约束下,法官也不能随机应变。所以 法律所追求的只是普遍性的正义,一旦遇到特殊的个别的案件,法律的正义就可能大打折扣。法律的特性就是持平如一,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这才是法治的本意。
16。1 关于法治和人治
制定更多的法律和条例并不表明更多的法治,人治比法治甚至需要更多的规则。这是因为法治是由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般规则发挥作用,而人治则要根据权力种种变化的需要,经常制定新法,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发布命令。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权力可以不执行它不想执行的法律,致使原有的条例和法律经常失效,甚至从来就不曾生效过,只好把停地签发新法令。
法治和人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体系,它们治理的原则大不相同,实现的目的迥然相异,赖以生长的社会基础完全两样,因此法治不是在人治的树上嫁接,而是要在新的土壤中长出新苗。法治需要的新土壤就是多元化社会。
法治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这个社会存在最低限度的利益竞争。它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利益集团,任何一方的势力都不能强大到绝对压倒其他各方。法治之下,每个人、每个利益集团都放弃了给自己当法官的权利,最高统治者也必须放弃这一权力。法治之下每个公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